关灯
护眼

第23章 有困难

    何老大人如老顽童一般模样,蒋明溪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大学校园里的导师。也是这般潜心钻研,对自己寄予厚望。

    纵然来到大景朝已经好几个月,蒋明溪想起导师仍然有一种负罪感。她还来不及回报老师的厚爱,就来到这里。

    此刻对着何老大人,一种孺慕之情在蒋明溪心中油然而生。

    她上前见了礼,甜甜笑道:“民女蒋明溪,见过何老大人。”

    蔡政在一旁介绍,道:“老师,您别看她还是姑娘家,做出来的事可不得了!您瞅瞅,这些个玻璃灯罩啊,都是她做的。”

    说着,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把他去找蒋明溪的前因后果统统讲了一遍,末了道:“学生原是没指望的,可蒋姑娘竟然是做出来了!您说,这是不是很神奇?”

    何老大人摸着胡子连连点头,两眼放光道:“我听说京里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能烧出通体透明的玻璃。没想到,竟然是个二八少女!”

    他走到玻璃灯罩下绕了几圈,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问:“好姑娘,你这灯罩做了多少个啊?”

    蒋明溪回复:“这是第一次做,就这么几个,主要还是为了看效果。”

    “这几个哪够用?”何老大人长袖一挥,对蔡政道:“你替我算算,把国子监的教室、和我那编撰的几间屋子里都挂满,得用多少个才够?”

    “算好了,我去找皇上要银子去!”

    蔡政忙劝道:“老师您的屋子里肯定是不能少,教室里挂一两间也就够了。夜里留下来看书的学生不多,空着也是浪费。”

    何老大人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便催促蔡政:“那这用不了多少,用学里的采买银子先买了。”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脾气,转头就问蒋明溪:“小姑娘,我要这灯罩,你要几天能做出来?”

    蒋明溪应道:“加上准备材料的时间,三天也就够了。”总数不多,她开了白窑一天就能全部做好。

    何老大人笑眯眯地点点头,蒋明溪打量了一下他,却问:“老大人,您平日里看书,是不是要近了才看得清?”

    何老大人还没说话,蔡政却诧异道:“蒋姑娘如何知道?老师不止是看书得凑近了,看人也是。好几回明明我就在那里,老师却认不清是我。”

    那就是了。

    在大景朝,还没有近视这个概念。但没有这个概念,不等于人就不会近视。

    经年累月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伏案,再加上室外运动少,很容易近视。按说年纪大了会老花,但何老大人应该是在年老前就已经深度近视。

    见蒋明溪沉吟不语,蔡政问:“蒋姑娘,难道你知道缘故?宫中太医瞧过多次了,只说是眼疾,要注意保养。特别是晚上,不能用眼。”

    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着急,甚至冒昧地找到蒋明溪想办法?

    何老大人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道:“净是瞎胡扯!我的眼睛若是不用,等到带进棺材里去用吗?”

    蒋明溪想了想,干脆略过近视的成因不谈。

    她没办法给他们解释瞳孔、角膜、屈光不正,干脆抛出解决办法:“老大人,我知道有一种镜片,能让你看清楚。”

    何老大人原先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听到蒋明溪的话之后愣了一下,片刻后才反应过来:扬声问:“你是说,让我不用离这么近,也能看清楚?”

    蒋明溪点点头:“但我需要一些时间。”

    配近视眼镜,这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人近视的程度不一样,需要佩戴的镜片度数也不同,左右眼也不一致,还有散光这个重要的干扰因素。

    她没办法做到和现代一样精准,顶多能把视力表搬过来,进行大致的视力评估。

    而一副近视眼镜,镜片好说,她在空间里就能做出各种度数精确的凹透镜。但镜框的材质,在这个还没有石油和橡胶的时代,唯一的选择就是用金属冶炼。

    金属冶炼和烧制玻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术。她在化工系的时候系统学过,后来选择了玻璃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看来,还需要去一趟铁匠铺,对目前的冶炼水平进行具体了解。

    蒋明溪越想,越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是,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何老大人备受近视的困扰,却袖手旁观吧?

    她做不到。

    困难摆在那里,不就是用来克服的吗?

    见她陷入沉思中,两人都没有打扰她。何老大人在亮堂的教室里转来转去,甚至爬上梯子去近距离看那些莲花镜片,赞不绝口。

    “蔡政,你有没有发现,这镜片照东西,很清晰啊!”

    “是吗?”蔡政还当真就没发现。看见教室里灯火通明时,他只顾上激动了。

    何老大人“啧”了一声,道:“你就是不仔细,做学问不仔细,看东西也不仔细。”蔡政在心里哭笑不得,挠挠头接受了来自老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