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3章 朝中第一任女官

    柏君乐的匆匆到来又离去,对蒋明溪来说是一个插曲,但同时也开启了她把玻璃坊开遍天下的事业之路。

    当她把这一沓地契交给肖氏,让她去打理接收各地的店铺时,肖氏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

    “明溪,你也太厉害了!”肖氏不知道该怎么感慨,才能表示她内心的震惊。

    她一边翻看这些地契,一边道:“苏州、扬州,汴州,就连在西北的亳州都有。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州府,开店首选!”

    肖氏拿起苏州的地契细细看了,又是一声惊呼,道:“别的地方我不熟,但苏州我是知道的,在最好最繁华的地段上。”

    她惊叹:“究竟是谁,这么大手笔?”

    蒋明溪笑道:“也不是平白给我,都是拿来入股的。只不过先放在我这里,让我方便调配。”

    “就算这样,也是大手笔。”肖氏啧啧称奇,“我们国公府所有的产业加起来,也不够这些店铺。”

    蒋明溪心道:睿王府不愧是皇亲,和国公府比不论是从地位还是财力,都要高上不少。

    有了这些地段上佳的店铺,顿时忙得人仰马翻。

    每个地方需要派人去查看,改造成玻璃坊,还有相应配套的人手等等。

    蒋明溪把地契交给肖氏后,也不意味着什么事情都不管了。她负责拟定各地的产品销售目录,季岚则利用季家和吴家的人脉,在当地招揽人手。

    十多个地方,从京城派人过去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算想要这么做,也没有这么多的人足够使用。就地解决,才是最便利的。

    地契代表着的不止是店铺归属,还有留下来的掌柜伙计。能用的,她们都尽量用起来。

    而辛夷,则成为蒋明溪和柏君乐之间的传话人。最了解店铺的人,当然非柏君乐莫属。

    安排完这里的事情,蒋明溪就开始忙碌一件大事:眼镜。

    自从何老大人戴上眼镜之后,国子监里又陆续有人来求。如果要说近视的比例,国子监无疑是最多的。

    而何老大人的影响力,远远超出蒋明溪的预料。

    不止是国子监,许多文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眼睛出现问题的人,纷纷找到玻璃坊来。

    但眼镜和其他玻璃制品不同,并不是做出来所有人都能用的。每个人的眼睛情况不同,又分近视、远视、散光。

    就是在现代,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大景朝没办法做到像现代那么精细,蒋明溪画出视力表,制定了对应的凹透镜度数。至于散光,就只好放弃。

    她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让近视的人们戴上眼镜后,都看清东西。

    但仅仅是这样,也耗费了蒋明溪从冬天到春日的两个多月光阴。

    当“蒋氏眼镜店”在京城开业时,蒋明溪才惊觉,这正是她穿越过来的那个季节。

    京城里开遍了粉的红的白的黄的芍药花,大街小巷里暗香浮动,路上的行人们春衫渐薄。

    而她,不再是那个处境凄凉的蒋明溪。

    在这里,她拥有了自己的伙伴、事业、朋友,有了在意的人和值得奋斗的目标。

    眼镜店开业,何老大人埋在故纸堆里废寝忘食,蔡政带着国子监的学生们,浩浩荡荡前来给蒋明溪捧场。

    戴着眼镜的人不断向周围的人讲着这其中的奇妙之处,引来人们的阵阵感叹。

    眼镜店和玻璃坊不同,蒋明溪所在意的并非利润,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地解决近视这个大难题。

    虽然没办法做到精细,但她相信,只要开了这个头,后面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

    哪怕她不在这个世上了,自然也会有人接过这个棒,继续研究下去。

    等着验光的人,和等着取眼镜的人排起了两列长队,已经戴上眼镜的人心情激动。

    他们把眼镜戴上、再取下,再戴上、又再取下。

    “太神奇了!戴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摘了又恢复原样了!”

    “天啊,我竟然还有能看清的一天。”

    “只要能看清,戴眼镜又算什么。而且,也很轻巧。”

    蒋明溪站在二楼上,看着人们满意的神色,心里比蜜还甜。这种成就感,是做其他任何事都满足不了的,正是搞科研开发产品的动力所在。

    和玻璃坊不一样,眼镜店她不打算开太多。

    定制化需求,对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更高,她宁愿慢慢来。在京里进行选人培训,合格之后才放出去。

    摊开大景朝的版图,除京城外,她挑中了五个能辐射到周边的州府,打算逐步将眼镜店开到这五个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