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22 章 【番外】赵爱华(2)

    下午六点多,荣荫在两人约好的路口等着,那辆熟悉的车牌靠近,车窗降下,那女人把一个塑料袋递给她。

    荣荫打开塑料袋,里面是几盆多肉。

    “太感谢您了。”她再次朝那女人道谢。

    “其实我也是看她去世之前这么宝贝这几盆花,经常松土浇水,想着她去世之后帮她照顾一下。”那女人摇了摇头,表情惆怅,“爱华的性格太直,根本不适合在这种企业里生存,其实现在想起来,经理询问她调职意愿,我就应该劝她不要答应的。”

    回到家打开塑料袋仔细一看,荣荫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人还说要帮爱华姐姐养花,怎么这么不小心,花盆都摔破了……”

    应该拿的时候匆忙,有两个花盆在里面磕破了,土漏了半袋子。

    她一边念叨,一边走道阳台上,拿了个空花盆进来,准备把它们先挪进大花盆里。

    荣荫戴着手套,把土从袋子里抓出来,等抓到第三捧土出来的时候,指缝间露出的一块白色的东西让她动作停在半空中。

    她连忙把手上的土抖掉,瞪着眼把那个白色的东西抽出来放在桌上。

    是个透明的小袋子,里面装着一张折叠的白纸。

    她甩开手套,搓了搓手,兴奋且小心地将那个小袋子打开,拿出白纸,近乎虔诚地将白纸打开。

    是一封遗书。

    爸、妈:

    我以为我会步入人生新的阶段,没想到迎接我的却是深渊。我站在悬崖边缘,聆听来自地狱的哀嚎,他们伸出手,企盼我能拉他们上来,可我的身后同样也有一只只手等着推我下去。我不愿做推手,只能遮住自己的眼睛,捂住耳朵。可是我太累了,这样的生活让我日日谴责自己,做梦都是那些渴求的眼睛,可睁眼却尽是黑暗。我想要离开,却早已身陷,我只能选择逃避,用追求内心的平静掩盖懦弱的自己。我走之后,你们不要纠缠,要栽培良栋,看他好好成才,然后把他送得远远的,远远的。

    字数虽然不多,却字字沉重,荣荫读完,沉默了很久。

    从同事的只言片语里,她猜测那次罢工给赵爱华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她本以为她是因为公司的压力而不堪重负自杀,却没想到她让自己担负了这么重的责任。

    所有人把期待压在了她的身上,可她本不该抗下这些,也没有能力能拯救他们。她恨自己无能为力,厌恶那个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自己。

    又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坐起来的时候,荣荫还是想不明白一件事。

    赵爱华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会秘书,调去工会也不过短短几个月,就算她参与了那场罢工,见识了底层冷暖和阶级差异,也没必要把自己神话成为“救世主”那样的角色吧?

    桌子上那封所谓的“遗书”还放在那里,昨天她看完并没有把它收起来。荣荫走到桌前,看着那半张a4纸。

    昨晚她只顾着想罢工的事,其实忽略了很多很重要的细节。比如她并不认识赵爱华的笔迹,根本不能确定这封“遗书”究竟是不是出自赵爱华之手。那个女人是赵爱华从前在办公室的同事,赵爱华调去工会之后工位也自然会搬到工会办公室,她又怎么能把赵爱华现在办公桌上的盆栽拿到自己那里?

    还有。

    荣荫拿起桌上碰碎了的两个陶瓷花盆——自己昨天拿它们回来的时候非常小心,花盆根本不会是到了自己手上才破的,但那个给她花盆的女人言语间吐露出对这三个盆栽很珍视的样子,又怎么会轻易把它打碎。

    她拿起那封遗书,用力捏住纸张的边角。

    不管这是出自谁手,是有意送给她也好,还是无意被她发现也罢,既然是赵爱华用生命忏悔的事,她这次管定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荣荫除了每个星期回社里开一次会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申城和其他城市之间折返,她想知道关于那次罢工更多的细节。

    一个月以后,她的手上已经有了83个人的采访稿和回收的3122份调查问卷,这些足够支撑她写出一篇完整的报道。

    三万字一晚成型,荣荫已经计划好,她这份稿子要直接投到长江省晚报,这是长江省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只要稿子一出来,赵爱华的死就不会是默默的牺牲。

    她把稿子添加进附件,输入晚报的投稿邮箱,即将点下发送之前,她突然停了一下。

    不行,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