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六章 火烧祈年殿

    李璇玉气喘吁吁道,“李叔,我想清楚了,这是我爹都没能完成的志向,我自然要替他下去看一看了,这地下城是圆是方,是好是坏,我得亲自看了,以后看到我爹才好告诉他老人家。”

    李哲文气道,“你这是胡闹!”

    林玉庆劝解道,“李组长,你别置气了,这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的决定,我们营造学社三组一向进退与共,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李哲文道,“所以这是你怂恿他们的?”

    林玉庆哑然,“这……我哪里有这个胆子。”

    李哲文气道,“你是没这胆子,但关键时刻怂恿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爱之助问道,“村上大人,现在怎么办?”

    村上笑了笑说道,“他们要一起去,我们自然欢迎!欢迎你们加入探索北京城的队伍中来。”

    袁小飞却故意摇头表示拒绝,“他们去了能做什么?打又不能打,跑也不能跑,下去了就是个累赘,阿玉虽然身手不错,但毕竟是女孩子,也多有不便,我看还是不要去的好些。”

    佐宽也劝道,“此事人多未必好用,请村上大人三思。”

    袁小飞又道,“对啊,趁早把他们赶回去,留在这碍眼。”

    何耀文终于生气道,“袁小飞,你什么意思!阿玉,你觉得让这样的人跟着李教授一起下去,李教授能安全吗?”

    李璇玉道,“今晚必须让我们去,不然的话,我就引燃这跟信号弹,把北平的警察引过来,看你们还怎么下去。”

    袁小飞似是早已知道一切,表情有些无奈。

    村上道,“何必伤了和气呢?盛景就在眼前,我想每个人都不想错过,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是吧,李先生。”

    李哲文叹了口气,没有在说话。

    片刻之后他把李璇玉拉到身边,他知道这下去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只是他也知道这个少女性格有多固执,李璇玉决定的事他李哲文是绝对拉不回来的,他与李璇玉絮絮叨叨许久,似是交代了什么事,只听得李璇玉面色是愈发的沉重。

    一时间气氛有些凝重,村上笑了一声,打破沉寂,而后他拍了拍手,各犰狳以此散开,其他的大门也被依次打开,即便没有掌灯,但在月色的映照下,整个祈年殿内已经很是清明了,不过犰狳的人还是打开了十多把手电筒并点燃了四盏油灯,整个大殿内瞬间光明璀璨,明晃晃得犹如白昼。

    村上说道,“几位,请吧。”

    李哲文也不客气,昂首踏上台阶入了祈年殿。

    这祈年殿作为北平城内的知名建筑,营造学社的人去年就来考察过一次了,当时还是朱启钤亲自带队过来,不过那时的目的显然与现在不同,更多的是考察建筑的数据、工艺、历史和艺术价值,而非探查这建筑之下隐藏的机密。

    大殿顶上为双层斗拱蟠龙藻井,四周绘满龙凤和玺图案,一层一层的斗拱彩绘如满天繁星,华丽无比,直叫人赞叹古人的工艺;地面上铺满艾叶青石地板,砖色清灰,中间以白泥勾缝,十分密实;正前方有祭祀台,两侧原本摆满了牌位、祭祀用品,但现在都收走了,整个殿内没有太多的格挡和视觉盲区,所以如果有所谓的入口,必然是在脚下,而不会在建筑之上。但是这脚下是青石地板,一块一块用泥浆勾得很紧密,围绕着一块圆形的大理石呈放射旋转铺陈,根本没有所谓的缝隙。

    一群人敲敲打打,想要查看这下面是否存在空隙或者入口,但很遗憾,这声音的清脆的砰砰砰,石板之下明显是实心的。

    李哲文不禁皱眉起来,这样看来,祈年殿下面是不可能存在什么通道的,除非是被人用很厚的砖石完全密封了。或者,是自己推测错误了,这入口不在这祈年殿下而在这附近,毕竟这地图画得再精细,在实际考察中存在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误差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天坛公园之内还有圜丘、皇穹宇、皇乾殿,这些地方如果用来遮掩入口也是合情合理的。

    显然寻找入口没有自己推算得那么容易。李哲文准备去其他地方再看看,以印证自己的猜测。

    但袁小飞却蹲了下来,他摸了摸那块圆形的黑白大理石若有所思。

    这块大理石直径不到一米,上面满是烟雾状的黑白花纹,形状很像是墨水滴入水中晕染开来的样子,乍一看平平无奇,但细看又觉得很是特别,尤其是在周围全是青石板的衬托下,更显得独特,或者说是显得有些不协调。

    对于一向追求工整、细致、繁缛、协调的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皇家建筑而言,这似乎有些不一样。袁小飞敲了敲,问李璇玉道,“这是块什么石头,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摆在这里?怪难看的。”

    李璇玉还在生袁小飞的气,瞪了一眼,说道,“我怎么知道?”

    李哲文介绍道,“这块是传说中的龙凤呈祥石,你看它朝上正对的位置就是九龙藻井,据说这石头上原先只有一只凤凰的形状,后来藻井上的龙见它孤独,就偷偷跑下来潜入石头之中,变成了一龙一凤的花纹,寓意龙凤呈祥、天地人和。不过在光绪十五年,祈年殿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块龙凤石被熏烧了一天一夜,虽没烧碎,但龙凤花纹却被烧得模糊不清,就变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袁小飞撇着嘴道,“原来是残件,难怪这么难看。”

    李哲文道,“是不怎么美观,不过因为是文物,就留在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