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2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康昭三十七年的京华,也落了一场气势磅礴的秋雨。

    杨太师府邸上空阴云笼罩,万丝霜雪。

    这日朝廷休沐,天子不上朝,臣子不出府。

    所以,可想而知,当杨京卿看到孙昭式冲进他的府邸气急败坏地来找他时,他的讶然。

    “文湛,今儿怎么来了?”杨京卿有些忧惑地看着孙昭式,心中隐隐不安。

    “子寿兄还有闲情逸致作画呢?”孙昭式掠了一眼案上刚上了半幅墨的海棠翠鸟图。

    “究竟是何事?”杨京卿沉吸了一口气。

    “你作保的蒋昀和花广陵,被乱军擒了!”

    只听一声滞响,杨京卿方才手中还拈着的狼毫砸落在那幅海棠翠鸟图上,在未做好的画上乌糟糟地卷出一溜墨,滚到墨盘边。

    正当那两人一时间无言相对时,杨京卿身边的小厮孟小九闯了进来。

    “何时?急急慌慌的!”杨京卿厉声斥道,这个极为阴鸷的男子极少如此动怒。

    孟小九也鲜少见到自家主子这般雷霆发怒,这时磕磕巴巴地回道:“是宫里来的崔公公,这会儿到了咱府上,要宣圣旨,说是还要请大人准备一番,即刻进宫,圣上有要事相商。”

    杨京卿和孙昭式面色凝重地对望一眼,神情俱皆风云变幻。

    一个响雷骤然在杨府上空奏起,秋雨拖着阴魂不散的鬼影,无声降临。

    一场瓢泼大雨在人去楼空时分洋洋洒洒地落下。

    山雨欲来。

    送走杨京卿和孙昭式后,齐帝景仲独自半卧在寝殿的金銮玉榻上,若有所思。

    他已多年没有这般认真过了。

    康昭三十七年,景仲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一生放纵,一生不羁,极少后悔,极少回顾。

    没有人生来就是千古昏君,景仲不例外。

    他或许不是生来桀纣,但他生来便是东宫太子。

    十二岁那年,他父王东巡时驾崩。少帝登基,此后的二十年来,朝政尽皆把控在姜太后及其背后的王谢党手中。

    在他最应励精图治宏伟抱负的年岁,他的一个个谏言良策被王谢一派的人翻手驳回。渐渐的,他明白了,他的一条条振国兴邦之计触动了那些王公老臣的利益,背后朝堂江湖深不见底。

    一场场宏愿幻灭之后,他不再愤世嫉俗,不再嫉恶如仇。歌舞升平夜夜笙歌,或许终不真实,然而总能给他些微温。日子有时就是这样,快活只是种错觉,谁能来骗骗你也是好的。

    康昭十七年,杨京卿和孙昭式合力推翻了王谢派的朝政叠网,终结了姜氏一族垂帘听政的时代,将齐国江山重交还到这个已荒唐半生的景氏皇帝手中。

    康昭十七年,景仲已不再少年意气,已不渴望权倾朝野,他习惯了龙座旁边垂下的珠帘,习惯了君王枕侧有他人安睡,习惯了什么事都由他人拿主意。

    杨京卿和孙昭式能将他救出苦海,他便信他们。这些年来,他眼见着杨京卿和孙昭式被朝堂腐化,yín威弄权。他不是不知真相,不是不敢面对,他是不愿。

    游戏人生,对他而言有何不可?

    毕竟半生已经掠过。

    他的父亲被他母舅一党暗杀于东郊,他无可奈何;他母后垂帘多年,他无计可施。

    又有谁真正在意过他的意愿?

    自此常梦宋徽宗,只恨此身无缘。

    纵使龙袍加身,宫殿绮靡,一次次长夜未央中,他的身影浸透了皇城的寒邃。

    康昭十八年,他遇见了一个月中清影似的女子,风莲般摇曳生姿。一袭清影尽褪,却是烟火人间的温软。

    他渐渐放任她走进了自己的心,却不知这恰恰酿成了她一生最为缠绵而凄惨的遗梦。

    “青青?”神思渺远时,他听见幔帐后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该是细履踏上软簟的轻柔。

    “臣妾在呢。”她温淡的声音应着,抬眸看他。他看着那张倾国之色,觉得此刻她极像她。

    “无事,你退下吧,今夜不必侍寝了。”看了一会,景仲疲惫地说了一句。

    “是。”青青答着,话毕她便浅做了个礼,起身告退了。她一直都极知礼数,这点像极了他记忆中的那个人。

    “倾倾!”她今日也是一身白衣,婷婷地远了,他猛地唤道。

    “圣上?”青青纳罕地回身,眉眼惊色,便不像她了。

    景仲心中暗叹了口气,手一挥,在榻上翻了个身,不再言语。

    良久,他手中拿捏着多年来腰间一直戴着的那块青色玉佩,魂思万千。

    自从得了姜鸣城后,起义军又休整了半月,其间各部江湖势力都花尽心思恢复民间暗桩和势力,此后便一路南下。

    “宋兄,”这日宋桢屏退左右,与言照商谈军事。言照斟酌再三,还是向宋桢说出了这番话,“此次夺取京畿之地,可否不启用蒋昀和花广陵这二位良将?”

    宋桢眼神瞬间认真起来,冲言照深重地点了点头,“你说说看,但说无妨。”

    言照的眉头些许紧了起来,“蒋昀和花广陵虽说骁勇善战,对京畿之地较为知底,但他们二人一家老小都在京华,如此一来,恐被牵连。何不留他们在大军后方出谋划策?”

    宋桢面色端凝地点头,“所言有理。”

    言照继而说道:“来日大事初定,宋兄也需要一批忠肝义胆的朝臣,匡正朝堂风气,此时不叫那二人为难,日后他们必当肝脑涂地誓死追随。”

    几个月的戎马相随,宋桢和言照已十分心有灵犀。早在言照说出此话之前,对于蒋、花二人,宋桢便有了这番打算。他又是个从谏如流的,这时对言照所言自然连连答应。

    “那接下来攻举京畿之地的差事便交给陈皓、林知啸、李广旭和费闵笙,安民抚恤制定新策的差就让司徒文川去做就是了。”

    言照深感其意地点头。

    当初,自陈魄将军和司徒广大人被杨、孙一派陷害处死后,起义军便通过程延和在京华的暗桩们的通力合作,提前得了消息,在朝廷对陈魄、司徒广的家眷动手之前将陈皓和司徒文川从京华救了出来。

    那陈皓和司徒文川也不是一届凡品,他们二人一个极似其兄,一个极类其父,一个骁勇善战攻无不克,一个有定国安邦的管仲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