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3、第 23 章

    注意到二人的对话,中森银三走过来,低头问江户川柯南:“柯南君,你是有什么新的发现了吗?”

    从得知怪盗基德要来偷展品后他就一直在为这件事头疼,甚至一度想劝铃木次郎吉取消展览,但奈何对方并不听他的话。

    他现在也只好希望有人能尽快解开基德的预告信,这样警方的抓捕工作也能更有针对性。

    怪盗基德复出也有段时间了,在前几次和怪盗基德的交锋里江户川柯南总是能有很多类似“灵光一现”的想法,给警方带来很大帮助。

    因此中森银三对这个头脑灵活的孩子十分看重。

    ——反正看毛利小五郎的样子,短时间内也解不开预告信了,还不如寄希望于江户川柯南这个“基德克星”。

    毛利小五郎在一旁耸耸肩,哼了两声:“不过是个小鬼,能有什么发现。”

    江户川柯南忍住对他翻白眼的冲动,答复中森警官:“我想第一句‘群星诞生之夜’大概是指三十年前用来制作《陨落的星辰》的宝石被开采出的日子,也就是5月13日。”

    “5月13日……这不就是今天吗?!”

    中森银三挠了挠头,迷惑:“可是毛利老弟不是说那句话指的是作品被完成的日子吗?”

    说来也是巧,这批宝石在30年前的5月13日被开采,而《陨落的星辰》则是在时隔一年后的5月14日完成。

    之前毛利小五郎断定怪盗基德预告信指的是5月14日,也就是明天,大家也都认可了这一推断,因此他们都认为怪盗基德是打算明天来。

    毛利小五郎伸手在江户川柯南的脑袋上拍一下:“小孩子就不要在这里添乱了,居然敢质疑我这个名侦探的推理!”

    真·名侦探江户川柯南嘶了一声,吃痛地抱着头。

    他正腹诽毛利小五郎老是借着他是“小孩子”这一点教训他,就听到一个声音从耳边传来。

    “这位柯南君这么说一定是有原因的吧?不如先听听他的理由怎么样。”

    江户川柯南没想到风间和川会主动为自己说话,有些意外地打量着对方。

    占星术师只是笑着看他,仿佛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别的什么意味。

    中森银三点头:“说的也是。”

    江户川柯南对风间和川的态度有些莫名,但也没表现出什么,故作天真道:“这幅作品的名字不是叫‘陨落’的星辰吗?怪盗基德如果要指14日的话,应该说‘星辰陨落之日’才对吧?”

    中森银三愣了一下,思索道:“这倒也是。”

    毛利小五郎被江户川柯南的反问哽住,一时间也猜测出可能对方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但还是为了保全脸面抱臂道:“嗯、这也不是不可能……我之前就想到过,不过是忘了告诉你们。”

    众人:“……”

    中森银三:“那‘钟表的指针指向不应存在的时刻’是什么意思?”

    提到这个,江户川柯南也有些犯难。

    他从得知预告信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件事,但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之前一直有传闻说当初伊恩先生在设计《陨落的星辰》时有在其中加入时钟的概念,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基德的预告信可能和这幅作品有关吧?”

    话虽如此,那副作品上并没有指针之类的东西,所以显然不可能直接依靠这个得出答案。

    见他没能解开这个谜题,中森警官有些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反正怪盗基德都说了是13日的夜里,只要一整夜都守好,就不愁抓不到怪盗基德!

    另一边,铃木次郎吉在解除完展品周边的安保系统后,没再浪费时间,直接让人揭开了盖在展示柜上的幕布。

    看清透明展示柜中的作品后在,众人皆是被惊艳了一瞬。

    被竖立在展柜中的是个半大的方形画板,背景是深黑色的夜幕,上面用特殊材质的颜料绘制着银练般的璀璨星河。

    那数十颗透明无暇的宝石被镶嵌在夜幕与星河之上。冷白色的灯光下,这些刻意未经仔细打磨名贵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色泽,宛如散落在银河周边的群星,带着种破碎的美感。

    一位宝石鉴定家出声赞叹:“真不愧是伊恩先生的作品,这样的设计甚至让宝石本身都得到了升华!”

    中森银三和毛利小五郎虽然对这些艺术品并不感兴趣,但也看得出眼前的作品确实是名作(再不济,他们光看宝石也能看出它价值连城),于是都出声附和。

    中岛敦也被那不要钱似的宝石闪瞎了眼,喃喃:“居然有这么多宝石……”

    他来之前只听风间和川说这是个艺术展,进门看到展厅内的装饰后就已经非常惊讶了,没想到展品更是超乎他的想象。

    铃木园子与有荣焉,愉快道:“当然,这幅作品上用的蓝宝石每一颗质量都极高,在国外早就被炒上了天价,伯父光是拍下这幅作品就花了近亿美元!”

    在日本,能创下这种壮举的人也就只有铃木次郎吉一个了。

    从出生起就没见过这么贵的东西的中岛敦十分震撼:“近亿美元?!!”

    江户川柯南本来还在观察那幅画,听到中岛敦的话后抬头看他,似乎是不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震惊,奇怪道:“说起宝石,这个大哥哥身上的价值比这些更高哦?”

    中岛敦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风间和川:“诶???!”

    那位之前请风间和川为他占卜的宝石鉴定家——名叫卡尔森的男人也笑着走过来,道:“我之前就注意到了,风间老师的领针应该就是‘暮光’吧?”

    中岛敦不解:“‘暮光’?”

    风间和川笑笑,没有多解释,只是点了点头,肯定了对方的猜测。

    “果然是这样!没想到除了《陨落的星辰》外还能见到传说中的‘暮光’,真该感谢铃木先生的邀请。”

    卡尔森边说,边打开手机的搜索页面,将上面的内容展示给其他人。

    中岛敦把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暮光’,出自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尔瓦罗先生之手……上次拍卖价格……两千万美元??!”

    中岛敦有些恍惚地看着风间和川。

    ……感谢海外那些组织悬赏的70亿,不然他好像还不如一枚领针值钱。

    卡尔森:“而且说来也是巧,制作‘暮光’所使用的蓝宝石和《陨落的星辰》都是当时在斯里兰卡开采出的,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被拆了出去,所以也有个别称叫‘最后的星辰’呢。”

    铃木次郎吉心情非常好:“是!我就是为了这个才特意邀请风间君来的。时隔数十年,这些深埋在矿藏里的宝石也算是在这次展览上重聚了。”

    “对了,小鬼之前说的钟表的概念应该就是这个吧!”铃木园子趴在展柜前,隔着玻璃在画布上画了一个圆。

    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宝石看似毫无规律,但其中的一部分则刚巧都落在这个圆的边缘上,看上去像是个表盘的形状。

    听到她的话,毛利小五郎也凑过去观察那些宝石。

    他挨个数过去,数完之后皱着眉,怀疑是自己数错了,等又数完一边才迷惑道:“这上面的宝石怎么会有十三颗?”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亦或是二十四小时。因此正常制式的钟表表盘大多是采用这两种刻度,但眼前的这个居然是十三个刻度。

    江户川柯南仔细观察着眼前的艺术品,同样有些困惑。

    见大家又愁眉苦脸起来,卡尔森半开玩笑道:“风间老师有什么见解吗?毕竟您对占星术很了解,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我们不清楚的线索。”

    江户川柯南也看向风间和川。

    ——其实他之前会问风间和川要不要看预告信除了试探对方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茶发赭眸的占星术师正站在展柜前,戴着手套的手抵在下颌,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闻言,他看向卡尔森,视线在后者身上停顿了两秒后才露出一个极浅的笑,开口:“虽然只是不成熟的猜测,但我想那位怪盗先生指的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四十分。”

    之前提出问题的卡尔森满脸惊讶。

    江户川柯南也无比错愕:“?!”

    他之前只是想看风间和川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思路,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直接把基德的预告信破解了啊?!

    其他听到他话的人也都看了过来,神情震惊。

    “风间老师居然解开了基德的预告信吗?!不愧是有名的占卜师,比这个小鬼靠谱多了。”铃木园子激动地称赞风间和川的同时还不忘刺江户川柯南一句。

    江户川柯南:“……”

    预告信被解开,最激动的要数中森警官。但他也不能什么也不问就直接选择相信:“风间君,请问您是怎么推理出这个时间的?”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事。”

    风间和川笑了笑,走到展柜前,将那个表盘似的图案指给众人看:“这十三颗围成圆形的宝石所代表的应该是分布在黄道上的十三星座。”

    “十三?”中森银三不解,“据我所知,星座应该有十二个?”

    铃木园子也点头附和。

    江户川柯南脑内则是忽然闪过一道灵感,脱口而出:“蛇夫座?!”

    风间和川笑着点头,而后解释道:“我们常说的十二星座或者黄道十二宫其实是占星领域中的概念,而事实上在天文领域,1928年,蛇夫座也被认定为黄道星座之一,也就是第十三个黄道星座。”

    “那这么说……如果这是十三颗作为时钟刻度的宝石分别代表了十三星座,那代表蛇夫座的宝石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不该存在的,”中森银三恍然大悟般的一锤手,“这就是‘不存在的时间’!”

    “原来如此,那‘钟表的时针指向不应存在的时刻’就是蛇夫座所代表的时间?”

    “是。”占星术师答,他顿了顿,接着道,“然后根据伊恩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只要对比其他宝石排列位置和天文学中各行星的位置做对比,就能推断出代表蛇夫座的宝石是整幅作品中位于最高点的这一颗。”

    铃木园子:“之后只要计算宝石和圆心连线的角度就能估算出时间了呢!真不愧是风间老师!”

    江户川柯南原本不理解只是出于对天文领域的陌生,刚刚听风间和川点出来之后,也很快就想清了这里面的关系。

    他之前还有怀疑风间和川心算星盘的事是不是有作假的嫌疑,但现在看来,不管占卜这种东西算不算骗术,对方都是真有些本事的。

    毕竟想要从这些杂乱无章的宝石位置上推断出哪一颗代表蛇夫座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毕竟,三十多年里从没有人发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