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一章 困南昌曾国藩意冷 围天京洪秀…

    话说胡世衡和刘越的军队连夜悄悄开拔至樟树城外驻扎,大军行动迅速,无人发觉。

    来到樟树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所有军事设施都已齐备,大炮高高架起,摆开一字长蛇阵,将个樟树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内湘军尚在熟睡当中,只听得“轰隆”“轰隆”两声巨响,城门楼上的瞭望塔已是支离破碎。

    迷糊中的湘军士兵忽然间传出:“太平军进城啦!太平军进城啦!”的呼喊声,外面嘈杂声,马蹄声,炮声,以及呼喊声乱成一片,许多湘军衣衫不整地跑出营房大门,便被互相踩踏而死。

    城门顷刻失守,翼王大军冲进城中,湘军未及抵挡,一败涂地,全军覆没。

    樟树距离南昌仅仅只有一百多里地,樟树乃是一座小城,翼王仅派出一支先遣小分队就速战速决占领了樟树城,留下部分军士守卫樟树,安顿百姓,余者追随大部队早已向南昌出发。

    此时兵部侍郎兼湖北巡抚的曾国藩正坐镇南昌,尚且全然不知。

    这天夜里,曾大人还在书房里捧着四弟弟曾国荃的家书愁眉不展。

    却原来自三年前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一直心中郁结,终于积郁成疾,卧床不起。

    曾大人原是个有名的孝子,此刻不免心中难过,派军士叫过一直跟随自己的三弟曾国华来营中商议。

    曾国华自小不喜读书,不如大哥这般少年得志,27岁得赐同进士,蒙道光帝恩典,亲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光宗耀祖,步步高升。

    曾国华直到去年才捐了同知,随大哥军中行走。去年大哥在江西被石达开围困,竟然万念俱灰投水自尽,吓得他魂不附体,急忙跑去找父亲问计。

    其祖父曾玉屏父亲曾麟书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当时指点他往湖北去求师增援。

    曾国华抄小道一路上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来到武昌求见湖北巡抚胡林翼,胡林翼见曾国华衣裳破碎,浑身是伤,不禁大为感动。

    遂令刘腾鸿,吴坤修、普承尧率五千人前往增援,本欲让曾国华换身衣裳在武昌休息,无奈曾国华牵挂兄长安危,坚决要一同前往救援。

    胡大人便命曾国华带军,连夜奔波,终于救得曾国藩回到武昌。

    由是可见,曾家兄弟感情颇深,且同为孝子。

    曾氏一门受祖父和父亲教诲,修身养性,以孝治家,以德求官,以忠报国,是出了名的正人君子。

    真正算起来,曾国藩并非英才少年,他的资质十分普通。然则他非常勤奋好学,积极上进。

    未出仕时曾国藩为了买得一套《二十四史》将身上所穿衣物全部典当,也曾为求赏识不断向当时的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递送诗文,虽然诗文写得一般,然而这执着的精神打动了穆彰阿,穆彰阿终于接见了他,并向皇上推荐了他。

    曾国藩心胸宽广,气度非凡。

    当年在岳麓书院读书时,同屋的士子十分嫌弃他,不是怨他的桌子摆在窗口挡住光线,就是烦他日夜苦读影响休息,指使他把桌子挪来挪去,直到挪在自己床边才算罢休。

    书院模拟考试的时候,曾国藩的成绩比他靠前,他也埋怨说都是曾国藩来回挪动桌子导致风水转跑了。无论他怎样责怪,曾国藩都微笑置之,从不与他人争吵理论。

    殿试时曾国藩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仅仅是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还是他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后,经穆彰阿的推荐,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方才有了出路。

    他奉行程朱理学,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早就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了。

    如今曾国华跟随兄长一同镇守南昌已有数月,兄弟二人心中十分惦念父亲,却因职责所在不能还家,谁料父亲竟染重病,使人忧愁。

    此时曾国华来到兄长房中,接过四弟的家书一看,不由得涕泪交流:“大哥,母亲已经去世三年,父亲仍不能忘怀,这样忧郁成疾,怎不叫人担忧?!如今,可怎么办才好?”

    曾国藩深叹了一口气道:“湖南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长沙距离南昌也要六百多里地,有心救父,却无能为力。如今太平世界不太平,大战在即,石达开虎视眈眈,为兄实在是离不开啊!“

    ”不如这样,我写封书信,使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就请李鸿章大人帮忙寻一位有名望的太医,赶往长沙为老父亲看病。你明日即刻出发回家,且在当地延医请治,好好开解父亲,待我灭了石达开,立刻回家与父亲团聚。”曾国藩看着弟弟说道。

    曾国华点头称是:“为今之计,也只能这样。只是远水不解近渴,太医来一趟颇为不易,还是在长沙找个好医生才是正理。”

    兄弟二人直商量到深夜方才各自回房安歇。

    不意天还未亮,忽有军士营房外来报:“大人,不好了!太平军到了!”

    曾国藩大惊失色,忙穿衣起身,奔出门外:“到了哪里?距离南昌还有多远?”

    军士跪下答道:“回大人,太平军已将南昌城团团围住,请大人登上城楼观看敌情!”

    曾国藩趔趄了一步,眼前一黑,险些昏倒,左右连忙扶住。

    不及整理好衣衫,曾国藩急急上了城楼。

    还未走到城墙边,便听到城下杀声震天,炮声隆隆。

    曾国藩一时之间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曾国华还未及逃出城去,此刻也忙到跟前扶住兄长,赶紧退回城中商议。

    若说上次石达开大破湘军水师纯属侥幸,那么这次占樟树,围南昌则足可以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了。

    曾国藩在心中暗自赞叹,自愧不如。

    望着满架的兵书典藏,曾国藩不由得两泪交流:“多年苦读,身先士卒,竟不如一个毛头小伙!实指望着报效国家,剿灭石贼,早日还家,以孝亲父,谁知被围武昌,如今寸步难行!莫非天不佑我曾国藩吗?莫非天不佑我大清吗?啊啊啊!”

    说着说着,竟大哭起来,曾国华及一众下属莫不落泪,痛哭流涕。

    城内这边厢曾国藩一愁莫展,城外石达开指挥若定,中军帐内安然坐定,从容不迫。

    好一位运策帷幄的少年将军!

    只见他身穿银色铠甲,身披白色战袍,头戴一顶银色金边得胜盔,头盔上绘有各种花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国"四字,上面紧紧扎着一条长长的红色头巾,头巾上绣着五色花,飘扬于身后。

    翼王身高八尺,鼻直口方,腹平肩宽。

    因常年练武的缘故,结实的身躯颇有力量,远观似有关公之气度,近看如禀赵云之风采,可谓是风华正茂,龙凤之姿。

    他虽年纪不过二十三岁,却显得与众不同,格外成熟稳重。

    他武艺高强,学识出众,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颇富文韬武略。

    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大小战争已历无数,二十岁受封翼王五千岁,全军心悦诚服。

    无论翼王在何处驻扎,均爱民如子,百姓奔走相告,齐来投靠,络绎不绝,其景象十分壮观。

    翼王的武艺传自何人,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