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振精神何战豪创业 挽狂澜绸布…

    话说坤娘自云铮去世以后,终日只守着几个孩子渡日,虽收到世衡送来的银钱和粮食,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带着少捷少康下地干活,小静琳就学着在家煮饭。

    虽有四爷四奶奶还健在,然而二老一点忙也不帮。

    有时看到静琳自己在厨房里忙活,四奶奶可能会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以防她把厨房给点着了。

    静琳原也不会做太多的饭,毕竟她还只有四岁多。母亲清晨和哥哥哥们下地干活的时候,通常会带些干粮和米汤,中午是不回来的。

    桌子上有一张藤制的圆形盖网,下面罩着一碟子小咸菜和几个馒头。静琳的午饭便是这个了。

    静琳只是觉得母亲哥哥回来一定会很渴,就每天煮一大锅的绿豆稀面汤,她也只是会这一样。

    只见她从缸里舀了几瓢水倒进锅中,便加柴开始烧火,火燃起以后,就洗一点绿豆放在锅里,然后在盆中倒一点面粉,一边缓慢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动,渐渐搅拌成絮状,待水开后就慢慢倒入锅中,用大勺子不停地搅动,看看水开以后,然后半盖上锅盖,就撤成小火继续炖煮。

    大约煮半个多时辰,面汤便煮好了,稠乎乎的,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汤。

    每天娘和哥哥从地里回来的时候,都至少能喝上一碗热乎的面汤,静琳就觉得很满足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如今何正扬给的两个田庄早在大旱且云铮生病的时候抵给人家了,就连祖传的三十亩地,如今也只有五亩了。

    便是这五亩地,让坤娘和少捷少康种起来也是很费劲的,毕竟坤娘种地经验不足,少捷平常还要到绸布庄帮忙,待绸布庄正式开张以后就更顾不上了。

    少康虽然是个爱干活的,到底是年纪小,大多数的力气活还是要坤娘一个人干的。

    经历了饥荒年代,坤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什么比田地比庄稼比粮食更重要的了。

    有了田,有了粮食,就什么都不怕。

    没有男人,没有钱,都不怕。

    她现在就想尽快把自己锻炼成种地的一把好手,熟练掌握种地技巧,了解各种庄稼的播种,养护,浇水,施肥以及所有与庄稼有关的事情她都极其感兴趣极其关心。

    秋收的时候,她望着自己辛勤劳作换来了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和豆子,晒在场院上,别提多高兴了。

    她还希望手头有了闲钱和闲粮的时候,再添加一头牲口,当然能买头牛是最好,实在不行,毛驴也凑和。

    冬天的时候,她为着要购买些好的小麦品种,徒步上县城去,早早就等候在卖种子的农铺门口,人家还不曾开门,她就独自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等候。

    她再也不是那个只吃鸡脯子肉的大小姐,她身穿一件深蓝色的土布大棉袄,双手抄在袖筒里,头上戴了一条土黄色的头巾蒙住双耳,给那已经冻得通红的耳朵一星星的温暖。下身是一条玄色棉布裙,里面就是一条大棉裤。

    整个人臃肿不堪,她那原本秀丽的面颊如今皴得发红,又疼又痒,双手满是冻疮,她也满不在乎。

    好容易买到了一袋子麦种,她便独自扛着徒步回了家。

    她如今的力气变得好大,一个人扛个百八十斤竟然不成问题,这件事真是让她自己也觉得稀奇。

    人的潜能是多么的可怕!

    那么一个坐卧闺中的少奶奶,如今成了一个壮劳力,而且她丝毫不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受了磨难,她一路走,不时地换换肩膀来扛麦种,一路还开心地微笑着,盘算着这一季麦子若种得好,一亩可以打个三四百斤麦子,那五亩就是将近两千斤麦子,这一年是不会再愁吃喝了。

    就连大冬天农闲的时候她也不歇着,她在秋天上地里去捡了许多别人丢掉不要的没有开透的棉花花苞,拿回来晒干,一颗颗摘开,自己学着弹得白白净净,然后从大哥家里要来一辆纺车,天天就吱吱扭扭地纺成棉线。

    待棉线积攒够了,她又去四奶奶家里去学织布。四奶奶家原有一张织布机,如今早就没有人用了。

    四奶奶倒也没说什么,就尽管让她学,反正学会了织布也得给自己用。

    从棉花花苞到织成布匹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她终日不休息,一个冬天可能也就只能织出一匹布来。只因自家不种棉花,捡来的棉花终究是有限的。

    她打算若有了钱,再买些地,都种上棉花,冬天都织成布,这样连穿衣和做棉衣棉被就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