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捣鬼

    今早出门前,李熠就再三跟季庭保证过,到了文华殿一定会恪守礼制,不撕书,不和师傅或皇子们对着干。

    文华殿的前殿是皇帝经筵之所,平日里都空着,皇子们读书是在后殿。

    此刻殿中,坐在李熠身旁的季庭,对李熠的表现相当满意。

    今日讲学的是翰林院学士赵大人,季庭对这位赵翰林印象不深,隐约记得他是位学识渊博又中规中矩的师傅,当初在三皇子的眼里并没太多存在感。

    赵翰林对齐王府的三个人,确实如李炆所说,并未给予太多关注。

    即使李熠今天是头一次来,赵翰林也没多问什么,直接按部就班讲起了他的课。

    这堂课讲的是《资治通鉴》里的后唐书第一卷。

    无论是书籍本身,还是赵翰林的讲解,都将昔日王府学堂所学远远甩开,和庄先生所讲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季庭瞅见李熔和李炆那边早已听得一头雾水,手里不停地将书翻来翻去也找不到头绪,如坐针毡,又不敢表现出来,努力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实则各自神游。

    好在赵翰林当他们不存在,提问也只是针对皇子们,他们只要把时辰熬过去就算大功告成。

    反观李熠,明显比他们放松许多。

    张翰林讲课时,他就随便把书翻到某一页,便再也不动了,就盯着那一页发起呆来。

    季庭见状,暗中松了口气,也开始走神,想起他在王府的时候已经撕过一大半的《资治通鉴》了,也不知道包不包括眼前这一卷……

    等她回过神来,才发现今天李熠的表现实在有点过于好了。

    虽然他一直盯着某一页发呆,但每当赵翰林讲到关键之处,他甚至会跟着微微点头,反应比两位皇子还要快上一些。

    而当赵翰林对着书中契丹侵入幽州那段,就“晋王询问郭崇韬该派谁领兵出战”的问题向两位皇子发问之时,无论是高谈阔论、口若悬河的大皇子,还是低调沉稳,娓娓道来的二皇子,他们的答案似乎都不能让李熠满意。

    李熠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很短的一刹那,却被季庭的余光捕捉到了。

    她连忙暗中拽一下他的袖子,提醒他差不多得了,也别装得太过。

    万一赵翰林真以为他能听懂,就麻烦了。

    幸亏刚才赵翰林正在低头翻书,若是被他看见李熠在摇头,顺势向他提问,岂不又要让大家看笑话……

    李熠侧头,冲季庭眨了眨眼,转回头后,便不再对学堂上所闻做出过多反应了。

    季庭这才放下心来,有空琢磨起了另一件事。

    文华殿讲学,理应有三位皇子到场才对,而今天却只看到了大皇子和二皇子。

    三皇子李弘却不见人影。

    大皇子如今位居东宫,地位超然,面对师傅尚能保持谦逊有礼,对待其他人就气势颇盛,完全无话了。

    二皇子稍好一些,齐王府几个人向他行礼时,起码还知道回一句免礼。但当李熔贸然问起今日怎么没见三皇子时,也是理都没理他。

    季庭纳闷,记忆中的李弘那时在宫里一向乖顺得很,读书用心,从不无故缺课,今天……这是干嘛去了?

    正想着,一个身着宦官衣冠的人未经通传,径直步入了后殿。

    两位皇子见到此人,当即与赵翰林一同站了起来。

    齐王府的几个人见状,连忙也跟着起身。

    来人约莫四十岁上下,面白无须,神情庄肃,面向皇子行礼时,恭顺中又带着一分自恃。

    季庭认得这个人,正是天隆帝身边的总管太监,秦公公。

    这时,秦公公尖细的声音响起:“皇上有旨,着齐王世子李熠前往乾清宫觐见。”

    众人垂首而立,不由皆往李熠这边瞟过来。

    “世子爷,请吧。”秦公公提醒道。

    李熠抬脚迈步,还不忘给季庭使了个眼色。

    这眼神季庭熟,是让她也跟上的意思。但皇帝召见,哪是谁想去就去的……

    季庭正在为难,秦公公略微冲她一点头,同时对李熠做了个“请”的手势。

    季庭这才放心跟着李熠一起离开了后殿。

    走出文华殿,李熠问秦公公:“您可知道皇上为何突然要找我?”

    秦公公耐心解释道:“工部的季致远大人正在乾清宫面圣,为了修建太庙一事,说带了做好的烫样进宫,还提到那烫样是世子爷您做的。皇上听了很高兴,便说先不急着看烫样,让咱家先请世子爷去乾清宫,再一起看。”

    李熠也很想亲耳听到皇帝对烫样的评价,道:“那咱们就快些走吧。”

    “不急,不急。”秦公公步调依旧:“有季大人他们陪着皇上说话呢。”

    听到不止季致远一个人在,季庭用手肘轻轻拐了李熠一下,后者登时心领神会,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