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鱼雷

    紧接着开始进行第三个鱼雷发射任务。

    鱼雷,顾名思义,就是像鱼一样,在水中航行,从水下对目标舰艇进行攻击的武器。其复杂程度比空中飞行的导弹还要高很多。

    能制造鱼雷的国家肯定能制造导弹,但是能制造导弹的还真不一定能制造鱼雷。这句顺口溜就充分的说明了鱼雷的研发难度有多大。

    而白泽号属于水面舰艇,她的作战需求主要侧重于近海防御。但她配置有两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口径还是324mm的,这就意味着她只能发射轻型鱼雷。

    鱼雷发展之初是为了反舰作战而设计的,战斗部装药较大,因而鱼雷直径往往是以533毫米或者610毫米为主流。

    但是,这些重型鱼雷的吃水较深,无法有效对付在浅海活动的敌方柴电潜艇。

    轻型鱼雷的设计目标,就是在水深为50-100米左右的浅水区,打击在这一水深区域内活动的常规潜艇。

    轻型鱼雷也因此成为了浅海反潜作战中的重要装备。

    要说炎龙国的鱼雷发展史,那可真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那就是先从国外引进,然后进行仿制,最后进行自主研究设计。

    而轻型鱼雷的发展就比较有意思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某天一大早,炎龙国南部海省一只捕鱼船队向南部海域群岛出发,准备在那片海域进行撒网捕鱼。

    到中午的时候,渔民们兴高采烈的准备起网了,可是起网过程中发现这次的渔网比其他时候都要重,渔民们就更高兴了,渔网重,就意味着渔获很丰盛,说不定还有大鱼呢。

    所以渔民们起网更加有劲了,当将渔网成功拖上船的时候,一众渔民们傻眼了。

    那有什么大鱼,竟然捞起来了一个又长又圆的铁疙瘩,众人七嘴八舌,都不认识这玩意,那既然已经捞上来了,看上去还是铁的,那就拉回去呗,指不定还能当废铁卖点钱呢。

    当时渔民们就是这么朴实的想法。

    成功将所有渔获收拾好后,前来查看渔获的船老大则看到了被扔在一旁的铁疙瘩,当时他心里“咯噔”一下,他出海捕鱼多年,毕竟见多识广,还是识货的。

    船老大告诉大家:都不要动!这不是炸弹,是一枚鱼雷!

    仔细检查这枚鱼雷,发现它身上都是洋字母,是外文,大家都看不懂。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肯定是外国的鱼雷,成色较新,似乎在海底没多长时间。

    于是,船队赶紧起锚返航,向海省南部的海军基地驶去。

    到了海军基地,船老大带头上交了这枚鱼雷。

    海军基地的专家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经过辨别,这是一枚菲斯国造的最新式的轻型反潜鱼雷——马克46型鱼雷,所有人都惊喜万分。

    这枚鱼雷非常完整,鱼雷上的英文清晰可见,专家和基地领导们都乐得合不拢嘴。要知道,鱼雷是军事大国的绝密武器,鱼雷技术是发达国家的顶尖军事技术,属于国家机密,是绝不允许泄露的,即使是碎片,也要收回带走的。

    一向以强大的仿制能力闻名世界的炎龙帝国,立刻对这枚鱼雷进行了分解研究,逆向仿造。当时,炎龙海军装备的鱼雷,还是非常老旧的鱼雷,航速慢,航程短,威力小。

    虽然也想狠狠教训一下前来挑衅的外国舰艇,可是自己的鱼雷技术提升不上来,只能眼睁睁瞅着人家跟串门一样来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