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7章 发作

    在溪边挖了六个土窑,连续烧了半个月,给村里的四十户人家几乎都烧了炭。差不多也可以收尾了,谢知兰真的松了一口气。再烧下去,她觉得自己要被烧熟了。

    天气越来越凉,她抽着时间去扯了干稻草,铺在了自己和谢国生的床上,还把打好的棉絮取了回来。配上谢伯娘给准备的新被套,可舒服了。

    早上起了个大早,准备带着红薯,去渡口找过路船只用红薯换点东西,粮食才是实打实的。穿上了黑色的旧衣服,头上围个黑色的头巾,再脸上抹点灰,整个人干巴巴的。早上煮了碗红薯白米粥,给谢国生留在锅里,谢知兰喝了一碗后,擦了下嘴巴,背上背篓出门了。

    出了门往后山走,慢慢往上跑,再顺着山顶上的蜿蜒小路一路往下,再翻山又往下,就到了李家镇。这条小路碰到的人少,她去镇里也要注意下,刚得罪人万一被抓到把柄,又说不清。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到了镇口,一路沿着河边往里走。看着船来来往往,在渡口卸货停留,码头上来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她突然就心情大好。最近的不开心都一扫而空了仿佛。

    背着背篓在渡口走来走去,看到有老头儿老太太在摆摊,什么柿饼、糍粑之类。其实按理说这个时期,是不能做生意的。但是李家镇地势偏远,出了名的穷山恶水。而且都是宗姓邻村,世世代代通婚,你要是小打小摸搞一点,一般也不会有人去举报你。但是如果是像芙蓉镇那样,遇上什么小心眼的令人眼红,那就说不得了。只是李家镇交通广泛,人员复杂,大部分人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谢知兰不懂这些道道,她主要是红薯来源有点不好说,所以小心点。镇子就这么大,保不准谁就知道她,所以她都是找外地的过路人换东西的。到时候船一开,谁晓得谁是谁?

    “大哥,您这坐这儿休息呢?”谢知兰在河边溜溜达达的,看到有个船停在河边,就凑上去看了看,有个壮汉正靠着船头小憩。她赔笑着小声打了声招呼。男子睁开眼看她,看起来脾气倒是挺好,也没生气。

    “大哥,我看您这好像是运布料船吧?想问问你们有没有多余的棉布,跟我换点?冬天了,布料太难买了,我想用红薯跟你们换点。”谢知兰看他这样,带着笑继续客气的说。

    “你有多少红薯?”听到她说,男子从倚靠的船杆坐直了身体。

    幸好已经把红薯从空间取出来放进了背篓,谢知兰也没有什么拖拖拉拉的想法。站在岸边,把背篓靠在船上,放下背篓后示意男子看。“喏,就这些,你看我家的红薯可漂亮了。还好吃。”

    男子已经站起了身,面无表情的走过来弯腰从背篓里的红薯里挑了一个看了看。谢知兰i见状直接从里面取了个红薯往水里洗了洗,掰成两瓣,递给他。“哥,您尝尝。”

    “大妹子,你这红薯准备怎么换?”男人摆了摆手,红薯有什么好吃的,不就都这样,不过这年景,能弄点粮食就弄点而已。

    “您这有没有棉布,啥的。”谢知兰拿着红薯试探的问。

    “石头!你出来下!”男人看她这样也没说什么,直接冲着船里头喊。过一会儿,一个黑黑瘦瘦的男人从船舱走了出来。

    “你们这是?”黑瘦男疑惑的看着他俩问。

    “她拿了点红薯想换布,估摸着有40-50斤的样子,我准备拿粗棉布换点,你有没有兴趣?”男人直接说。这年头粮食紧缺,他们这些跑货的一般在路上也会跟人换点东西,同一条船他不可能吃独食,所以问问一起当班的同乡。

    “换呗,你这红薯我们俩给你包圆咯,布不多,给你5米的粗棉布,再送你一包碎布头怎么样?”黑瘦男子算盘倒是打的挺精的。

    “不如我给你五米的布,你去给我换40斤粮食来?”谢知兰闻言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

    “现在冬天,棉布难得。你的粮食确实是好东西,但是我们只是个跑船的,这批货也不是我们可以作主的,我们给你十米的布料,再给你一包碎布头,虽然是碎布,但是挑挑拣拣还能用。你看成不?”男人打了个圆场,客客气气的商量着说。

    船上的都是老乡,一路下来也有不成文的认知。这换了东西肯定人人有份的,他家人多,谁会嫌粮食多呢。他只能拿自己的份例来换粮食,碎布头是跑船的福利,他们自己拿回家也没事。说是碎,其实也有大块的好的,拼起来给小娃子做个衣服,小衣,纳个千层底的鞋子都是没问题的。

    “那行吧。你们找个东西装下。我把红薯倒腾给你。”谢知兰看他这么说,也很爽快。主要是她也不知道行情啊?红薯这东西,空间长了一茬又一茬了,她根本不缺。对她而言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换就换呗,这会儿都缺粮食,她带着金手指,能帮就帮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