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章 朝霞寺

    一路走走看看,好在人们都比较忙碌,也没人管她。路边的国营店里有卖粉的,厨台

    边上还架了个炉子糖油糍粑。闻着味道,谢知兰真的馋了。

    快步走过,顺着石阶下到了渡口码头。一群人正穿着短褂膀子用肩膀扛货上船,也有渔民的渔船在沿河边停住休息。还是得找找家属区,看谁要菜的。刚准备找个角落把红薯叶子拿出来,听到扑通一声。“有人落水了!”一群人迅速汇集到一个方向,接二连三的扑通声。人围在那边谢知兰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分钟,“让一让,让一让。”一个男人从水里走上来怀里拖着一个女人,上了岸,旁边的人都让出来。他刚把女人放到地上。

    “英子欸!不就是生不出孩子吗!怎么就要寻死了呢!”一个老太太冲过去,抱着女人就开始喊。女人不发一语,表情木木的。

    谢知兰看人都救上来了,也没有上去多做什么。就直接转身离开了,她记得旁边山上有座树木繁盛的寺庙。可以去找个人迹罕见的角落取东西。

    从山脚下爬石梯上去,十个台阶一个拐,一路向上,俯瞰山脚大地,确实有种震撼的美。这边是沿山而建的吊脚楼老街市集,过了河,对面是平原草地,以及大片大片的田地。再远处,又是远山。等走到山顶她傻眼了。这个记忆里的寺庙,怎么是荒废的?走进一看,原来的菩萨泥塑全都被打烂了。有个中年男人,住在门口的小屋里。看她一眼,也不说什么,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谢知兰继续往里走,这个地方叫朝霞寺,占用了整个山头,一共分三进,踏上台阶进门平地院子带着一间庙宇,里面是玉帝跟王母,继续上台阶会走到二进,外面围着一米多的墙,刚好建在山头边上。大堂里供的是如来佛祖跟十八罗汉,继续往上走就走到观音祠,也是山顶端最高处,外围也围着墙。此去2000米的位置,埋着当初抗战牺牲的两位年轻战士。后世的时候,谢知兰的学校每年清明都会组织去拜祭。

    在观音祠的旧址,她环顾了四周没人,直接用意念取了一堆红薯叶放进背篓里。好在早上来镇里的时候摘了些茅草叶子放在背篓里,要是有人问,就说怕菜被晒盖住太阳光。现在也不怕别人发现她背篓里凭空有菜。她背起背篓,估摸了下时间,预备直接奔家属楼那边,那附近后世是建了农贸市场的,她不要票,总能卖出去吧。

    抬头扶着墙,看了眼山下,60年代的家乡好美呀。

    “大姐,你这里可以喝口水吗?”谢知兰背着背篓,顶着大太阳,抹了抹汗,走到家属院巷子里,看到有个妇女在树荫底下补衣服,就搭了个话。女人站起来,走进屋子拿了个葫芦瓢做的木瓢递给她。“那里有摇井,你自己扶着把手舀水上来用这个瓢接水喝吧。”

    谢知兰哎了一声,放下背篓,接过瓢,往手摇井边走。扶着把手,上下摇,没过一会儿铁管子就有水流出来,她清了清木瓢,接了一瓢水就开始喝。水质清爽带点甜。她足足喝了半瓢,才停下。然后放下瓢,又摇了摇把手,出水洗了手臂跟脸,才把木瓢清洗了下还给大姐。

    “你这背篓里是苕叶子?”大姐接过瓢,问道。

    “嗯,家里的苕叶子嫩生生的,摘了一些准备来镇里换点东西,我娘让我来拿给我姨婆的,结果姨婆有事,今天没来镇上。我背了一早上也累了,想借口水喝就回家。”谢知兰故作大方的解释道,顺手还扒开了茅草,让大姐仔细看了看红薯叶,红薯叶还新鲜的很。

    “那你这样背回去不累吗?要是给我怎么样?”大姐也突然回味过来,直接示意道。

    “那太好了,大姐,你看我这叶子,早上新摘的,一共就十把,我也不要票什么的,2分钱一把给你怎么样?下次还有什么要换的我还来找你?“谢知兰劈里啪啦的就直接说完了。

    李青看了看眼前这个女娃娃,点点头,拿着木瓢进了屋,出来的时候递了两毛钱给谢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