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2章 第32章

    冬天的阳光短暂而辉煌,中午出的太阳差不多下午三点多就没了,而到了放学的时候,天际基本就被涂抹上了荒凉的色调。

    与阮听时在春月路分开后,她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家。剩下的学期里,郁桉大多时候都会来中学门口等阮听时,同样的在老地方分开,偶尔阮听时回头,会看到对方转身后就跑动起来的身影。

    她有次问郁桉:“你那么急着回家,是要赶着去看动画片么?”

    郁桉回答,不是。

    只是听了同学讲的鬼故事。

    天黑之前没到家的小孩,会被长相可怖的灵魂跟着,渐而附体在身上,引着小孩往家的相反方向走去,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

    这个故事是她同桌讲给她听的,她同桌说是她妈妈讲给她听的。

    大人的话对于她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多多少少会有一点被威慑到的。

    郁桉和同桌都为此感到心惊。

    所以,放学后,与阮听时过完马路分开,她就会快速的跑回家里。

    虽然,在她记忆中,对爸爸妈妈的印象几乎为零。

    但是,见不到舅舅和舅妈,还是不太行的。

    听完后阮听时没忍住笑喷了。

    郁桉歪着头,不太懂对方的心思。

    平时她讲笑话,阮听时不笑,她现在讲鬼故事,阮听时却笑了?

    难道不可怕吗?

    “姐姐。”郁桉扯了扯她的衣摆,特意提醒道:“这是个鬼故事。”

    阮听时将手放到她头上轻轻按着:“你不是说,你不是小孩吗?”

    “对哦。”郁桉放缓了脚步,说话时总要仰起脖子去看对方,瞳仁闪烁着天真的光芒:“所以对我来说没有用。”

    阮听时嘴角发出轻轻浅浅的笑,手指拨弄着对方的头发玩。

    心情大好的说:“我陪你走回去。”

    “可是,姐姐,你家,不在我那边啊。”

    “我可以再倒回去的。”

    “这样你岂不是会很晚到家?”

    “没事,反正我也不是很想那么快回到家里。”

    “为什么?家里不好吗?”

    “回到家就只能做作业看书了。”

    “不看动画片吗?”

    “不看。”

    再之后。

    她便次次都陪郁桉一起,走到距离郁桉家里还剩下几分钟路程的一个小拐口处,她才会转头往回走。

    秦华黎问起她,她就说,待在学校多做了会作业,便给糊弄过去了。

    傅景赫那会太忙,没法给郁桉太多的照顾,傅辰延初二又住校,所以她小学二年级就被送到了奶奶家里那边的小学读书,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阮听时。新的玩伴渐渐填满她身边的位置,桶装棒棒糖里的糖都被吃完,剩下的空盒子被郁桉拿来装学校奖励的小红花,再之后因为搬家的次数太多,便不知在何时给丢失了。

    初中时她回到了春月实验中学读书,但是那会阮听时已经初中毕业了,而她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只偶尔想起过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在童年时光里的人太多,阮听时只是其中之一,却也有难忘的特别之处,以至于那一点微小而短暂的记忆,尚能在经历久远的岁月后留存点滴。

    从回忆中拉回思绪。

    初春的河面冰块融化到一半,细碎的冰块漂浮在上面,潺潺的水声入耳清冽动听,打在石头上还有脆脆的消融声。

    经历过冬天的植物被压在地里面,又重新焕出新芽,与这周围的环境一般,旧气息里夹杂着新气息,发展与落败的结合。

    初中毕业后她就很少来这里了,因为这边离市区稍微有点点远,而现在仍旧生活在这边的基本都是本地人。

    老店铺很多,差不多关闭的关闭。多了不少新建筑,却没有以前的烟火气息。与之相比,看着是更新了,却也更荒凉了。

    一春亭斜对面多了个以前没有的公交站,三三两两的人站在那里等公交。

    她走过去,扫视了一眼玻璃里面贴着的路程时间表,发现坐十九路公交车可以到市区的某个地铁站附近,而后她乘坐地铁就可以直接到天麓居,还算方便,因而她就没去打车。

    十九路公交车从远处缓缓行驶而来,绿得亮眼。车门打开,几个人从车上下来,郁桉正想上去,突然有个从车上下来的人回头喊了她一句:“郁桉?”

    郁桉回头看了几秒,才认出对方是她大学时候的同学魏镨。

    两人打个招呼的功夫,公交车就已经走了。

    “嘿,你错过车了。”魏镨套着一身休闲装,脖子上挂着相机。

    郁桉本来也不急着回去,于是在长椅上坐下:“还不都是因为你,你不喊我的话我就不会错过。”

    魏镨嘿嘿笑着挠了挠头:“不过你怎么来这里?”

    “散散心,你呢”郁桉看到他挂着的相机:“你现在还在从事这一行啊。”

    “是啊。虽然不怎么赚得到钱,但是热爱就是最大的动力,我来这里拍拍照。”

    “挺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

    这边一趟十九路公交要等很久,魏镨举着相机随手拍了几张后,坐下与她聊天:“你现在还单身么?毕业那天,方灵运跟我说,如果我哪天碰到你了,让我问问,他还有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