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交锋

    两张彩色照片静静躺在桌上。

    第一张的主角是茫茫无际的沙漠,仅仅是看着,也如亲临其境般不由得生出渴水之感。

    沙丘绵延起伏,偶尔几丛蚂蚁般大小的梭梭树点缀其中,尽头处天与地的界线仿佛都不再分明。日晕解构出一环金轮,犹如神明降下的罪罚,无情夺去孕育生命的甘泉。

    雄浑,静穆,死寂。在照片所指向的那片世界中,一切都是凝滞的状态,包括时间。

    画面中间部分有几段颜色很浅的细线,不是刻划的痕迹。截段线水平延伸出左右两端,中间隔断一指宽度,可惜画幅尺寸有限,没能完整记录它的长度。

    第二张是同一角度下更近些的画面。细线的真实面目依稀可见,它是由砖石垒砌成的建筑物,经历沙漠变化无常的天气条件,逐渐演化成了第一张照片中的样子。

    两张照片背面都写了一行数字,从“八二七”到“八二九”,相互之间隔了一个数。

    张海渔眸色微动,指尖覆上那行字迹。

    窗外微风渐起,书桌上印着鲜红字眼的日历被掀起一角——“八月二十三日”,距离照片最近的数不足四日。

    她和张海阳联络时考虑便捷省时,大多时候是用的电报,但电报太容易被截获,所以双方只是交换了目前的进程,对于一些机密的信息只字未提。

    但这两张照片不同,它们被整理在一沓厚厚的同类照片中,由事先预留的人手日夜兼程送往京城,没猜错的话,他应该还留了不少后手,确保照片一定能到张海渔手里。

    况且,他连上面的内容都动了手脚,要是真出了意外,在另外几十张照片的掩护下,只会先入为主的认为那些数字是拍摄的顺序。

    能让张海阳如此防备,张海渔知道他们那边一定出了什么问题,而两个时间则是给她的提示。

    ……

    八月二十六,张海阳失联。

    最后一封电报断在那天清晨,张海渔收到一张空白信纸。

    早就得到消息的张家人仍一如既往,不动声色地搜集情报,像网一样笼罩各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送往家族。

    外人不了解张家运作体系,此前有相当一部分是碍于张海阳而不得不接纳张海渔,还有人依然抱着张海阳会重新拿回主事权的期待。这些人担忧的是,张海渔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原有局势,尽管她的手段能力不比张海阳差。

    这些心思张海渔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她懒得理会。七情六欲为人,贪欲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依附于张家,张家也不曾少了谁的份,说到底就是想要的太多,自己没多大本事,便把希望寄托在张家内部的不和上。

    结果当然是让人失望的,张家人都仿佛没事人一样继续过日子,离开京城的张海阳像被遗忘了似的,从未在他们口中打听到任何消息。

    不过现在,张海渔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当日下午三时,“张海阳失踪”的消息传到了各家各户的耳朵里,消息来源是张家,直接坐实了名头。

    其实对于这事儿,外人是抱着看戏的心态,想看看张海渔会怎么堵上悠悠众口,然而她第二天便告知了所有跟张家沾边儿的人,她会重新拟定合约,至于从前张海阳的那些“丰功伟绩”,当然是全部作废。

    此话一出,仿佛投入湖水的炸弹,瞬间激起了千层风浪,所造成的震动可比张海阳失踪大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要命!这不是妥妥的“篡位”成功,如今打算重新“封王”吗?

    这下他们是坐不住了,知道的人无一不是拉长了苦脸,一颗心高悬着七上八下,横竖都觉着不对劲,同时不禁回想自己是否无形中得罪过张海渔。

    腕儿小的想保住原有的“地盘”,脑子灵活的则立马聚起来商议对策,还有些心里虽不服,但也不敢公然抗拒。

    当然,这与普通人无关,日子还是照常过,偶尔能听得身边一些混古玩圈子的朋友提起,权当茶余饭后听个奇闻,且大都是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茶楼大堂的说书人唾沫横飞,表情夸张的呼喝一声,扇子一拍,讲的是一出杯酒释兵权。

    楼上雅间聚了几个富商老爷,个个面带愁容。

    “……你说这人好好儿的怎么就失踪了呢?”其中一人带着眼镜,年纪约莫三四十,摇着头叹道。

    其他人附和道:“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