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第44章

    网上腥风血雨,季明彰的聊天里却是风平浪静,但林见白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忙碌,有时说着话便不见了,回来便道歉,林见白根本不在意,也不觉得季明彰需要道歉。

    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却不怎么占用工作的时间,以前林见白从不知道可以和另一个人有这么多话可以聊,甚至有时,往往对方开了个头,便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们有许多的不同,职业不同,出身背景不同、许多爱好也不同,比如季明彰酷爱咖啡,林见白只喝白水,季明彰挑剔,林见白一般怎样都行,季明彰有时有些难以理解的浪漫,林见白偶尔不解风情。

    甚至对一些观点的看法也不同,也会有争执,但回过头来便会发现,能让这两人费力气和时间争论的,世上只有他/她而已。

    但他们也有许多相同,比如,他们都愿意包容对方的观点,不理解也会尊重,比如,他们都愿意投身实业,明明有更多世俗意义上更好的选择,也比如,他们都喜欢读加缪,不一而足。

    世上可能有许多人和他们一样,既有不同又有相同,这没有什么特别,特别之处大概在于偏偏是他们。

    林见白一直在网上关注季氏电缆的信息,随着情绪渐渐退潮,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显现。

    比如,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季氏电缆敢于上诉固然勇气可嘉,但未必选在好时候,有时忍辱负重也是一种策略,甚至扯到了季明彰的年龄上,认为他还是太年轻。

    一些倚老卖老的言论更是不绝于耳,林见白皱了皱眉,不予置评,关上网页。

    又点开一个新的网页,看起来是新闻网站,前面评价还算公允,偏偏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文末引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话语,大意是季明彰的律师团内部讨论胜诉几率较小,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也不知道人家律师团内部的对话这位编辑从哪儿知道。

    更有一些媒体评价季氏电缆此次的行为,营销作用远大于实际,就是一场广告。

    可没人想,又有哪家民营企业愿意前前后后拿出近一亿投入到一场营销当中。

    偏偏许多媒体纷纷跟风转载,一时间风向变换,一片嘘声。

    偶尔有几条还算理智的评论,也淹没在浪潮里,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竞争对手在其中浑水摸鱼,或者部分无良媒体为了流量一通乱写。

    季明彰的情绪还算稳定,他大概不怎么看这些媒体的言论,即便是看到,也只会一笑置之。

    林见白翻微信的聊天记录,上一条信息是季明彰在抱怨美国佬难弄。

    反倾销案件要想胜诉自然不能全依靠法律,这话虽然很现实但是现实确实如此,季明彰法律和商科双学位出身,却不怎么参与到律师团内部,他花这么多钱请他们不是吃白饭的,况且季明彰也愿意信任更专业的人士和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他的任务其实更多是去联系更多的共同利益群体,站在他们公司的角度和他们个人的角度,用利益打动他们,争取合作共赢。

    宴席间觥筹交错,他面带微笑,彬彬有礼,早习惯了这种场合。

    但此刻有点想念那个遥远的小镇,和小镇上的人。

    反倾销案的时长很长,很多时候,就算能胜诉,也能拖垮不少企业,更不会有媒体持续关注。

    季氏电缆被起诉倾销是去年的事情,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整整两年,这次必须要解决,再拖下去,不仅对于海外市场的扩张不利,甚至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经营。

    “niclas,这回你的麻烦不小。”julian是季明彰在德国读书时的大学同学,也从事这个行业,算是季氏电缆的一个零部件的海外供应商,两人有私交,说话也就比较随意。这次也是他帮助季明彰进的这个宴会。

    当地有人确实好办事。

    季明彰喝了一口红酒,打量着下一个需要去应酬的人,淡声道,“遇到麻烦就解决麻烦。”

    “渍。”julian不再多说,这人从大学起就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受得了他,他好心安慰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下。

    迎面走来的那个中年男人,是bcm电缆公司的高管,本是季氏电缆在美国的本土竞争对手,却也是季明彰今晚的真正目标,他要说服对方倒戈。

    林见白回到家里,季明彰的事她帮不上忙,她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课题虽说最长有三年的时限,如今的进展已经很快,但偏偏中途遇到了难题,进展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