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六章 重遇钱之楠

      李锦轩果然在享受一途上很有天赋。

  他指定的清湖客栈的临湖院落,果然十分对得起它的价格。

  门前阳光藤椅,门后林荫小道。

  江嘉豫一眼就看中了进门的水榭旁的案台,她喜欢看微风拂过水面时卷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她总能从涟漪中很快地分辨出那一股微风来自什么方向。

  铁富贵不挑不捡,撩起袍子,随手将一个竹藤编制的蒲团垫在了屁股底下,靠着江嘉豫的身旁就坐了下来。

  手中还拿着一本从江嘉豫处抄来的历年童生试的解析。

  次日,江嘉豫同铁富贵在李锦轩的带领下前往官学衙门办理准考证明。

  按照童生的规矩,所有的童生需要在户籍地拿到证明,再请两位有秀才功名的做保人。拿着保人出局的手书和户籍证明,在举办童生试的官学衙门验证身份,换取准考证明,考试当日才能凭借准考证明进入考场。

  新朝的童生考试一共分七日。

  前三日是必考科目,包括填经、作解、写文章三门。没门满分五十分,三十五分及格。

  填经主要是考背诵,也是诸多考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一门。

  作解就比较随意了,只要逻辑通顺,在情在理,不犯忌讳,出题者对于童生要求不高。写文章要求就更低了,主要是通过这么考试让童生了解科举八股的格式和书写要求,没有明显错字,书写工整,词能达意的考生基本就能拿到四十分。

  而后面的四日是加试,并不是一定要参加的。各个地区主管文教的官员思路不同,加试科目也不同。比如闵地人擅长经商,账房先生和讼师缺乏,算术和法理就被定为固定的加试科目。而蜀地蚊虫较多,道路不便,医科和工学就被定做固定的家试科目。

  嘉兴属浙地,以文兴教化为主。官学和书院会通过加试来筛选入门学子,也常常有大儒隐身在考帷之后,通过观察诸位童生的临场反应筛选入室弟子。

  关于童生的规矩,李锦轩一早就告诉了江嘉豫和铁富贵。

  江嘉豫的保人是李锦轩的两个同窗,而铁富贵的保人则是他的两位师兄。两人手持相关证明,一同迈入官学衙门。

  李锦轩被守卫挡在衙门之外。

  同李锦轩一起被拦住的约有二十多人。身着绸缎的和身着麻布布丁的,一个个都是踮着脚尖张望的模样,皆将兴家之责寄托在一个小娃身上。

  办理准考证明的衙役动作缓慢,他的桌前排着长队,三三两两的童生聚集在一起,在等待中形成了几个小圈。

  “咦,新来的这个长得不错!”

  “是不错,比楼子里的小倌也差不了多少!”

  “读书人自有风骨,我瞧着比那些个红牌应该是强许多的。”

  肆无忌惮地围在一起点评的是一圈穿着丝绸绫罗的少年,面色红润,唇齿分明。说话的几个少年最大的约有十七八了,一副天真的模样与他开口楼子闭口小倌的做派相差甚远。

  又一次被人点评容貌,还拿自己与他人相比,江嘉豫只觉无奈。

  哪里都有江湖,她只盼着这群少年里面有一两个眼力见强些的,省的她一出手吓坏了这些粉雕玉琢的少年们。

  就在江嘉豫按部就班站在队尾等待之际,迎面走来了一个熟人,钱之楠自从王匀归家之后,据说曾主动找钱之楠,不知两人说了什么,而后钱之楠就独自离开了清风镇。

  能在嘉兴遇见,江嘉豫自然绽放了一个笑脸,想要叙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