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卷 风云 第十六章 一念间

    正统三年五月刚入下旬,天下震动。

    朝廷施行盐课法,此法之行不到十天,竟然一改历来就盐贵米贱之风,使得米贵盐贱。官府得以多贮藏盐,百姓可以买的到便宜的粮食,一时间官民皆的好处。百姓交口称赞皇上圣明,又道周忱是个为民着想,为天下造福的好官。

    何乔新最近几天看着盐课法就感到莫名的熟悉,总感觉跟他对柳暮云说的办法一模一样,可是他又没有证据。

    周忱其人何乔新知道,今年四月以来,何文渊下值后,偶尔也会跟兄弟几个说说朝廷上的事。这个从去年开始钦差巡视淮、扬地区的周忱,自然何文渊也会叨咕叨咕。

    何乔新是因为知道未来,有后世的眼界,才想出这个办法,这个周忱又如何想的出来,何乔新暗自称奇。

    “三少爷,这是你要的最新一期,还有上两期有关盐课法相关的报纸。”

    王富贵走进何乔新房间,把几张报纸交到何乔新手上。作为何府的管家,虽然一直以来名不符实,几乎只给何乔新一人当管家。但是眼界和见识还是有的,只是非常奇怪,这个盐课法为什么三少爷这么好奇关注。

    从王富贵手里结过报纸,摆手让王富贵出去,坐在练字的桌案前,何乔新仔细看起了报纸。

    最新一期关于盐课法的文章是一个户部的官员投稿的,投的是周忱上奏的奏疏。何乔新仔细一看,这不就是自己的办法吗,除了上奏说的细致了些,跟自己想的别无二致。

    专栏上写道“令苏州等府拨出剩余之米,每县量力而拨一、二万石,运赴扬州各盐场收贮,如数出给通行关照各处之公文,准作第二年预纳之秋粮。

    然后令灶户将私盐于附近盐场分别上纳,照时使时价给米,即所谓盐课法。”

    世上当真有如此眼界之人?

    正想着,柳暮云敲门走了进来,何乔新只好把报纸放下,来到桌子前。

    “柳姑娘所来何事?”

    柳暮云没客气,直接坐在了椅子上,端起已经倒满茶水的茶杯就喝,何乔新面露古怪之色,这个茶杯是他刚用过的。

    “没什么事,特来辞行,玲姐姐已到何府门外,我要跟随她去英国公府住两天,完了跟她一起回云南。”

    可能是因为要离开这个带给她伤害地京城,柳暮云脸上都是喜色。

    “我…”

    何乔新想问她是不是把自己的办法告诉了他人,但是见到柳暮云脸上喜气洋洋,这是好久再也没出现过的。从范府出来后都没这么开心,不忍心打搅她的开心,只能岔开话题。

    “我祝你一路顺风,从此山高水长,他日有缘再见,你我的恩怨就到此为止,我不会说出你的行踪,红袖招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知道你还没死。”

    “那你会不会来云南找我?”

    何乔新怔住了,站在了原地,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就这样,紧张的气氛维持了一炷香,一炷香之后,随着一声“砰!”的响声,何乔新又从呆滞中醒过来了。

    看向响声来处,原来是柳暮云重重的把茶杯放到了桌子上,转身走出了屋内。

    “我送送你!”

    一路护送着柳暮云来到了何府门外,马车上张玲拉开帘子,脸颊气鼓鼓地看着何乔新。

    见柳暮云过来,赶忙从车门处伸手拉了一把,等到柳暮云坐好,才再次打开帘子,冲何乔新气鼓鼓的做了一个鬼脸,然后马车缓缓朝英国公府方向驶去。

    马车渐行渐远,何乔新站在何府门口,看着背景逐渐变得模糊的马车,心里边思索着什么,刚才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进了何府大门,边走何乔新边嘀咕着。

    “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如骡马!

    有人处庙堂之高,有人涉江湖之远!

    恩怨情仇,不过一念之间,却又咫尺天涯!”

    往后的几天,除了关注盐课法的施行,何乔新每天起早贪黑的练字读书,没有去英国公府拜访老朋友张玲,也没有去看看自己的产业,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宅男。

    何乔新的变化何文渊与徐氏注意到了,不过因为刑部公务繁忙,何文渊也没太当回事。徐氏则是开心不已,对于柳暮云,她一直不甚满意,虽然知道儿子跟他没什么关系。

    五月底,阿大从南方回来,听闻小七大仇得报,一时间竟然无语凝噎。

    “阿大,事情以了,你该回家了。”

    何乔新与阿大坐在花园路边挡水用的石堰上,看着花园里争奇斗艳的鲜花,何乔新嘴里说着。

    阿大用宝剑把一朵花斩了下来,递到了自己手上,一点也不爱花惜花,旁边何乔新见状,骂了一声“粗俗!”,阿大没在意。

    把花放到鼻尖,仰头一拱,花飞了起来,阿大吹了口气,待花飘乎落在地面,转头对着何乔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