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1章 冶铁

    朱榑看着在眼前的官员,脸颊黢黑,还有长期在高温下的红润。

    赵立,是江西进贤冶所大使,正八品官员。

    他原本是凤阳府衙门的廪生,负责抄录账簿,后来士绅想托他改一改田册,赵立不仅没有答应,还告到了朱元璋那里。

    明初,读书人是可以直接上疏的。

    朱元璋夸赞他刚直,命他来进贤县的冶铁所,当大使监督冶铁。

    朱榑开始东瞧瞧西转转,一个字,热。

    露天,很简陋。

    可以看到四个大汉在拉风箱,风箱只比人矮一些,颇为庞大,向炼铁炉内送风,在风箱和炼铁炉之间有一道砖墙,阻隔铁炉发出的热浪。

    就算如此,拉风箱的汉子,也面色通红,满头是汗。

    每一座炼铁炉都是如此。

    上千个力役光着膀子,来来往往,每个人都很忙碌。

    “这里有八十五座铁炉,炉体高达一丈二尺有余,每炉能装铁砂两千余斤,出铁和原料、燃料等都有干系。”

    赵立躬着身子站在朱标身旁。

    他也不敢报给朱标具体的出铁数额,万一朝廷当成标准,有一天没达标……

    “对了太子殿下,北方边务薄弱,铠甲不足,陛下命进贤冶铁所督造四十万斤,运往京城备用,如今已有二十六万斤,可先送往京城。”

    朱标知道这是多大的功劳,不由笑道:“辛苦赵大人了。”

    就在这时,一个力役慌张的跑过来,大叫道:

    “大人,齐王殿下要关炉火!”

    赵立愣住了,吓得猛然转头,这在赶生产任务呢,顿时大急:“快拦住他!快拦住他!殿下有所不知,炉温一旦冷去,便很难再烧起来。”

    听完赵立的话,朱标有些茫然又紧张,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在冶铁所的另一头,朱榑正看着眼前的七八个大汉,催促道:“你们敢不听孤的话!先熄了炉火,让孤看看里头。”

    炉子无盖,炉温高到仿佛靠近衣裳都能烧着。

    那衣裳有些不同的大汉走上前,此人是副使,他摇着头:“殿下,恕我不能从!”

    这时候,毛骧走上来,拔出随身佩刀,架在那副使的脖子上,平静道:“听齐王的,熄了炉火。”

    赵立不清楚毛骧的身份,他看向朱标,朱标有些诧异,想来是父皇的旨意,轻轻点了点头。

    高炉炼铁,最重要的是炉体内部的结构。

    明初,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朱榑根本就没想过,能重现后世那样的冶铁水平,是要找出当下技术能改良的部分。

    “兄长,我想搭建一个新炉子!”

    冶铁炉的内部结构简单,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口用泥砌成的大缸,敞着开口,炉身上开着小孔,融化的铁水会从孔流出来。

    朱榑没当过冶铁工人,也不是设计师,他命找来最好的匠人,就是那个阻拦他的冶铁副使。

    朱榑已经找到了这座炉子能改进的地方。

    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是没有炉盖,敞开炼制,逃逸了许多热量,高炉的最大特点便是封闭性,只通过风箱送氧气。

    第二是没有炉渣排泄出口,炉渣会越炼越多,出铁率越来越少,直到积累很多时停火清理。

    他要在内部建一层隔层,分离炉渣和铁水。

    再开个口子,随时取炉渣。

    朱榑无比认真地看着赵立,“仔细听着孤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