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是试探吗?

    朱榑走路带着风,就像往日一样得意,跑到华盖殿等待圣旨,看见朱标走出来。

    “兄长,我的圣旨呢?”

    朱标手里倒是握着一卷圣旨,但是没给他。

    他转而叮嘱:“母后殿下知道刘伯温被启用,肯定很高兴,你空闲时去看看她,高启刚死,她最看不得父皇杀人了。”

    马皇后一直很照顾刘基。

    朱榑看着朱标,处理了一天朝事,朱标看起来没有上次精神。

    这一刻,朱榑有种错觉,仿佛在朱标的眼里看到无尽的疲倦和羡慕。

    或许,他也想像朱榑一样,当个普通的藩王吧。

    为了安慰这位宽慈的兄长,朱榑点点头。

    朱标举起手中的圣旨,递到一半,却没有立即松手,而是又说道:

    “刘伯温一心想远离朝政,为了这事,他恳请过父皇多次,铁了心不想呆在朝廷,你要这道圣旨,恐怕也没用,父皇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举荐为官,臣子可以称病婉拒圣旨,元朝时,有人举荐刘基出仕,他就这样推辞过。

    好不容易才得到这道圣旨啊。

    父皇故意的吧?

    朱榑接过圣旨,决定亲自去刘伯温府上一趟,让刘九准备马车,四个检校随行宣旨。

    明初讲究束脩之礼,登门拜访还要递拜帖,这是士大夫的礼仪。

    官员之间相互拜见,士绅之间相互拜见,门生拜见老师,地方士绅拜见父母官,都需要呈上拜帖。

    拜帖的内容很简单,名字加上“拜”,其实和门房通报没有区别。

    朱榑看向旁边的刘九:“京城士子流行送什么束脩?”

    束脩从孔子开始,学生初次登门总要带点东西,比如一壶酒、一匹丝绸,甚至钱,元朝也是如此,更别提大明规定了礼制。

    “要奴婢说,什么都不送,殿下将来是藩王,还怕刘伯温不教。”

    刘九冷哼着说道。

    朱榑伸出脚。

    “殿下,您以前都不舍得踹奴婢的!”

    “哦,现在舍得了。”

    太监自小就争斗,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来,即使有些文化,也难免会有残缺。

    不过,作为随身太监,刘九却是合格了。

    朱榑本想,给刘九改个大吉大利的名字,比如刘瑾、魏忠贤、三宝、冯保、汪直……

    不过,此时长安大街的景象,吸引了朱榑的目光。

    洪武七年,天下刚恢复平安,生产力还没有彻底复苏,朝廷一年赋税仅三万余两。

    朱元璋还下诏令,恢复唐朝的衣冠制度,商人只能穿布、绢,百姓哪里有钱买丝绸做衣裳?

    于是,长安大街就出现了这样一副景象,到处都是穿着粗布衣的百姓。

    朱榑的第一观感,就是太死气沉沉了。

    随着马车渐渐行进,脱离了长安大街,进入存义街,出现竖立的四个奇怪的之物,人型模样。

    “那是什么?”

    “嘿嘿,这个奴婢知道,是前阵子犯了贪罪,被做成草人的官员。”

    朱榑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巨大冲击,连他都如此,更别提每日从这里上朝的官员。

    洪武,对于官员而言,真是个腥风血雨的朝代啊。

    刘伯温目光幽远,站在小院中,望着蔚蓝的天空,观星象可以预知祸福,推算农时,但此时他却不是推算农时。

    “爹在看什么?”刘琏小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