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十九章 黄沙漫漫路万里(九)

    见赵匡胤无言以对,柴宗训忍不住心底发出一声冷笑。

    果然如他所料,赵匡胤确实有将他们母子俩囚禁到死的心思。

    但他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看来我猜对了,令赵世叔很为难啊?”他看着赵匡胤,讥讽的调侃到。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拱拱手表示无话可说。

    不曾想他这么一个撒赖的举动,却反倒让柴宗训接下来的话突然被卡住了。

    本来柴宗训还想着,如果赵匡胤反驳,或是否认,自己正好可以拿话套住他,如此一来,自己脱困的计划,就变得极有把握了。

    但没想到赵匡胤却是个“实诚人”,他根本不做辩驳,直接就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就是要囚禁你们母子俩,怎么地吧?

    这等于是一下子打乱了柴宗训原本的计划!

    但幸好柴宗训反应极快,眼见赵匡胤宁肯耍赖也不肯说出否认的话,他立刻转变了自己的语气。

    “不过朕倒是有个办法,既可以令赵世叔美梦成真,又不会给你留下任何麻烦,只是不知道赵世叔有没有兴趣听听?”

    他看着赵匡胤,假装若无其事的问到。

    赵匡胤的眼神果然噌一下就亮了,双目死死地盯着柴宗训,略显激动地问到:“哦,还请陛下训示……”

    柴宗训点点头,缓缓说到:

    “朕若是把皇位传与赵世叔,然后赵世叔放我们母子俩离开,从此远离大周,天涯路远,永不相见,赵世叔以为如何?”

    说完这句话,他就死死压住胸膛里噗通噗通的心跳,假装十分镇定的看着赵匡胤。

    赵匡胤的答案,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只有赵匡胤同意他们母子离开,他才有机会带着人马去西域,只有去了西域,他才有机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赵匡胤此时这一瞬间的心意!

    柴宗训假装天然自若的望着赵匡胤,却哪知他此刻的神情,如何能瞒得过老奸巨猾的宋太祖?

    赵匡胤虽然是个武将,但他心思细腻,极有智慧,从杯酒释兵权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城府并不比任何人差。

    柴宗训虽然极力隐瞒,但他紧紧握住的双拳,以及微微颤抖的身体,还是让赵匡胤从中察觉到了些许不妥。

    想用皇位换取离开后周?

    他想去哪儿,想做什么,仅仅是为了自由,还是有别的其他图谋?

    不得不说,赵匡胤已经在一瞬间就猜到了柴宗训的心思,并且迅速在心底做出了一番推断。

    他唯一不清楚的,就是柴宗训离开后周之后,到底想干什么?

    是因为皇位被夺,灰心丧气,准备跟小符氏找个地方躲起来颐养天年,平平安安的过完余生?还是心有不甘,想要脱离他的视线,然后找个地方藏起来,继续谋划,重新夺取皇位?

    这两种可能,将极大地左右赵匡胤对柴宗训说出的这番话的反应。

    如果是前者,那放走他们母子俩倒也没什么,毕竟自己志在天下,没必要为了已经失势的两个孤儿寡母毁了自己的名声。

    但如果是后者,那赵匡胤就不得不好好思量一番了。

    毕竟柴荣才刚刚去世不久,他的遗泽依然还在护佑着这孤儿寡母,就像朝中的文武百官,虽然绝大多数都已经表示了对自己效忠,但如果柴宗训一只在背后不停地撺掇,甚至让他们看到复辟的希望,谁知道这群人会不会又为了从龙之功,再来一次陈桥兵变呢?

    自己夺取皇位的目的,可是要恢复汉人江山,驱除鞑虏,重铸汉唐那样的太平盛世,如果一直有个人躲在暗处给自己拖后腿,搞东搞西,那自己如何能安安心心的治理国家,征伐异族?

    赵匡胤的脸色随着他的心思不停在变幻,一会儿变白,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得疑神疑鬼,一会儿又变得释然恍惚。

    好一番激烈的心理挣扎之后,他才终于沙哑着嗓子,低沉地问柴宗训:

    “不知道陛下离开大周之后,将会去向何方?”

    他终究还是心动了。

    毕竟他隐忍多日,始终不肯带兵直接回朝,就是为了博取仁义的名声,不想背负弑杀旧主的污名。

    也就是说,他从心底深处就不想杀柴宗训和小符氏母子。

    因此软禁他们或是放他们走,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只要这母子俩离开后周,他们对朝堂的影响力就会无限的缩小,到时候自己再使些手段,照样能把朝堂控制的严严实实。

    但如果他不答应柴宗训,导致柴宗训失望之下鱼死网破,宁死也不肯下诏传位的话,他就不得不采取强制的手段来夺取皇位,到时候他前面做的那些姿态和铺垫,全都变成了无用功。

    他终究还是会背上逆臣贼子的骂名!

    因此赵匡胤不得不心动。

    但他还保留着一丝残存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