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4章 书法天才


    “你们见过吗?”

    “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字体。”

    “好奇怪啊,似柴如骨,却不觉奇怪。”

    原来,众人所临摹的《兰亭序》,无不是采用“行书”字体。而独有这份答卷,所采用的字体无一人知晓,即便是段甫这等大家也是闻所未闻。

    此时,李长生举起手来,道:“老师,这是我写的。”

    话音传来。引来无数双眼睛注视着。

    “李长生,你能解释一下,何为临摹?”段甫问道。

    “临摹,顾名思义,仿而照之,便是模仿先人的书法。”

    段甫又问道:“你既然知道临摹之意。却非行书,如此可又作何解释?”

    李长生淡然轻笑,从容地说道:“老师只知其一,却不懂其二。”

    “此话从何说起?”

    “临摹二字,虽有仿照之意,却亦非仅此而已。”李长生说道。“临摹之意,更在于‘临’和‘摹’,而非简单的仿写。”

    段甫没有打断他的说话,而是静静地聆听。

    “古人云:临者,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者。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李长生说道,“临摹之意,在于仿之,却是失去了独有的灵魂,而古人这句话恰是教会我们。临摹的最大境界应当是摒弃‘形似’,注重‘神似’。”

    “然而,久而久之,先人们真正的用意却是被我们所抛弃,一味的模仿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始终不得其精髓,何不另辟门路,独创一门字体方才是对于古人的最大尊重。”

    “而学生之所以放弃临摹中的仿照,便是为了寻求新的突破。”

    不得不说,经过李长生这一番侃侃而谈,所有人无不惊愕喟叹。想不到他竟是能够将“临摹”二字延伸至此。

    殊不知,此番言论不过是他的诡辩之术,乃是为了自己跑题而寻得一个清新脱俗的借口罢了。

    只不过,在段甫及众学生听来,却是有着几分道理。

    段甫颔首点头道:“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年来,我始终秉持着临摹即是模仿,却是忘记了临摹之意便是突破,今听此聆询,着实长了见识。”

    李长生稍是一怔。没想到,自己乱说一通,非但没有得到驳斥,反而被老师大为夸奖,这实乃意料之外的事情。

    “呵呵!”

    李长生尴尬地笑了笑,也是佩服自己这张嘴。不知何时变得如此利索,堂而皇之的说些狗屁不通的大道理却是被人接受了。

    段甫本来想要将李长生的答卷给驳斥返回的,纵然他写的再好,已是偏离主题,最后也只能是零分。

    然而,经他一言。倒是有了新的改观。

    “我观你的答卷,所撰写之字体,却是不曾详闻,即便查阅古之典籍,亦无记载,如此技法可真是稀奇啊。”

    李长生笑道:“老师说的即是。此技法乃为‘瘦金体’,是学生自创的。”

    (PS:瘦金体,历史上由赵佶所创,此引其名,实为故意烘托男主。)

    “什么!你自创的书法?当真否?”段甫惊叹道,他已是长安名门大家,

    书法造诣,鲜有人可与之匹敌,即便如此,亦是不曾自创书法,然则,李长生小小年纪,却可自创书法,如这般水准,纵然是自己也是喟叹不如啊。

    “学生不会撒谎,如若不信,尽可查阅古籍便是。”李长生说道。

    段甫是何许人也?长安书法第一大家,古往今来。华夏所有的书法技法皆在他的脑海之中,却是不曾见过的便是没有。

    而李长生所撰写的瘦金字体更是闻所未闻。

    “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若非运笔灵动快捷,实难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段甫说道:“真是太不可思议啦!小小年纪。竟可独创一门技法,如此天赋,可谓世间少有啊。”

    为此,段甫还是邀请了长安众多书法大家,一同来此品鉴。

    “多谢老师谬赞!!”

    “此乃我肺腑之言,非谬赞,而是真心赞赏,而你这般造诣,已是可以称得上‘大师’。”

    “学生惶恐,怎敢以大师自诩,老师还是莫要折煞学生。”

    “如你这般年纪,于书法领悟之上,我也是不如你,那些赞美绝非谦虚之词,你担得起‘大师’二字。”

    考场之中,所有人听的真切,能够得到段甫老师的称赞已是实属不易,更何况被他冠以“大师”的称号,可见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李长生用瘦金体所临摹的《兰亭序》得到了段甫的赞赏,自然而然的也是赢下了书法考试。

    段甫宣布道“书法考试,李长生,胜!!”

    ……

    喜欢太子归来之长生传请大家收藏:()太子归来之长生传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