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7章 水墨画

    因为李帛不允许他进入深山里打猎,再加上家里养殖的野兔已经有些规模了,所以杨昱打猎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

    野兔不知是不是不适应圈养,经常会生病。尽管兔子的繁殖能力很高,但因为病死的多,所以从去年到今年,才算是有了三十来只的规模。

    村子里人见养殖野兔比进山打猎稳定,且成本低,见效快,纷纷来他家订购小野兔。

    家里去年养的两头猪,如今已是很肥壮了。因为开年要出远门,李帛决定将这两头猪过年宰掉后,小猪崽等他们回家后再养。

    两头肥猪宰掉,腌制后,基本上一整年都可以肉食不断了。再加上杨昱的打猎功夫好,不缺新鲜肉食,李帛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身材很可能会横向发展。

    因为猪肉多,李帛又弄了个新鲜食品,那就是香肠。

    灌香肠其实很简单,将猪小肠洗干净后备用。将猪肉切成小块,加上盐巴,白酒,糖,搅拌均匀后灌入小肠中,用细绳扎成一段段的晒干就可。这个吃食也立刻在云来村推广开来,到后来,传到了桃花镇,再后来,连清河县的人也会做了,并且成了这里人过年的必备食品,当然,这是后话。

    正月初九是宜出行的黄道吉日,李帛和杨昱选择了这一天出远门。因为他们这是出去学习手艺技术,以后也是为云来村人谋福利,因此,张景和和杨家族长,田家族长商量后,决定让全村人都出一份力,大家都出点钱给他两口子做盘缠。最后全村人共凑了十几两银子。

    李帛不知山外的物价如何,更不知他们这一趟出远门得花多少钱,想着多带点钱防身总是好的,也就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临出门时,李帛才感觉到了深深的不舍和牵挂,抱着儿子亲了又亲。眼看乡亲们都来送行了,这才狠心将儿子交给了二伯娘。

    杨昱拿着包裹,和李帛在众人的叮嘱与期盼眼神中,离开了云来村。

    李帛上一次出门,还是和杨昱刚结婚时,去过一趟桃花镇。光阴似箭,再次踏上这条出山的山路,她已经是娃他娘了。而这次出山,虽然对山外的世界也有许多憧憬,但更多的却是对云来村的不舍和牵挂。

    这次出去不仅仅是学习纺纱织布的技术,还要看看有没其他可以带回来的先进生产力和别的农作物。因为这个原因,她不得不狠心丢下还不到一周岁的儿子,踏上通往山外的路。

    晚上,躺在那个过夜的山洞内,李帛在干草堆上翻来覆去。

    “阿帛,怎么了?”因为现在天气还很冷,杨昱便生了火堆,在一旁守着,让李帛先睡。

    李帛爬起来,和杨昱一起坐在火堆边,幽幽的说道:“木头,我想儿子了。”

    杨昱将她揽入怀中,叹气道:“这才离开一天呢,以后要是走得更远了,怎么办?要不,咱们回去吧,让族长他们派别的人出去学吧。”

    李帛摇摇头,“放心吧,我只是一时不习惯罢了。”

    从儿子出生到今天,哪天晚上不是她亲力亲为的照顾,现在一下子分开了,而且还要分开很久,对一个母亲来说,自然是牵肠挂肚的。

    两天后,到了桃花镇,李帛先和杨昱去找那个山货铺子的掌柜。

    “掌柜的,你知道离这里最近的,有种植棉花的地方是哪里吗?”

    那掌柜的没认出李帛,却认得杨昱,见她打听种植棉花,立刻说道:“咦!以前我们少东家不是帮你们带了棉花种子回来吗?”

    杨昱笑道:“我们这次是去学如何纺纱织布,这附近没有种植棉花,也没人会这手艺,必须到南方去学。”

    掌柜不赞同道:“纺纱织布,多麻烦啊,还不如多打猎,然后直接用钱去买。”

    杨昱笑笑,没有赞同,也没有反驳他的观点。

    李帛笑道:“除了学纺纱织布,还要学一些别的东西,所以掌柜的,您就告诉我们,哪儿有种植棉花就成。”

    掌柜的想了想说道:“听说景州那一带就有种植棉花,你们到清河县走水路,大概半个月左右就能到。”

    李帛和杨昱对望一眼,都很是欢欣,半个月左右,那路程还不算远。

    要知道,在古代,出一趟远门,走个几个月都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