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五章 雅河之战(三)

    银子还是性命?这不是一个问题。傅氏一族很快便乖乖奉上了全部田契,外搭犒军银两若干。

    贺有义本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地主,便将傅家老大叫在一旁,双方现场签订了投献协议。按照惯例,协议分作阴阳两份。阳的是土地买卖协议,只等盖上中人和官府的花押,土地便是王府家的了。阴的协议上不得台面,自然各自保管。朱平槿并不怕傅家事后反悔赖账。签了土地买卖协议,王府已经占据主动,况且傅家一族七十余口男女老幼的性命就是协议履行的最好担保。

    还不到进城时机,于是朱平槿把傅家俩兄弟留在军中。傅氏一族则转至阵后,那里曹三保正带人在收拢难民。

    等了许久,那群百十人的乱民小队终于出现在前面一里左右的缓坡坡顶。他们陡然发现不远处已经列好阵势的官军,怕得要死,又如同来的时候一样,乱哄哄地撒丫子向雅州方向逃去。朱平槿看看天色,不能再等了,必须将这千余人的乱民全部截在城外歼灭,并乘势占领雅州北门以及青衣江上两座桥梁。如果战场形势允许,还要封闭甚至占领雅州的另外几处城门。但是,军队不得擅自进城清剿,朱平槿要等待时机,把取得的势实实在在转化为他想得到的东西。

    朱平槿将宋振嗣、贺有义和高安泰等召集一起,把自己的思路简要讲述一遍,得到了众人一致赞同。其中宋振嗣信心最足,嗓门最大。在他看来,甚至用不着使用土司兵。他仅凭手下的二十多护卫骑兵,就可以将前面千余乱哄哄的乱民赶进青衣江喂鱼。

    虽然严肃地告戒宋振嗣不得轻敌,但朱平槿还是将战场指挥权交给了这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正牌将军。朱平槿和高安泰留驻中军。陈有福排继续充当中军步兵警卫。在击破当面之敌后的某个适当时机,陈有福排将由贺有义指挥,带着飞仙关大牢里放出的一位范姓掌柜,趁乱混入雅州城,执行朱平槿亲自交代的特种任务;最左翼土司骑兵由高安泰的族兄高荣宣指挥,执行迂回包抄的任务;左右两翼土司步兵由高安泰的副将徐汉卿指挥,担任正面攻击任务;至于朱平槿和高安泰两人的骑兵护卫,还是干他们的老本行:保卫领导。

    任务分派清楚,朱平槿又叫来陈有福单独嘱咐几句,然后对宋振嗣点点头道:“开始!”

    除了一面廖大亨亲笔题写的护商队大旗,护商队还没有金鼓旗帜这类军队指挥通信装备,况且此次去天全,也没有带上这面大旗。于是宋振嗣借用了土司兵的金鼓。

    宋振嗣长枪向左一横,鼓声和喇叭声一齐响起,显得十分热闹。左翼的土司骑兵率先开始运动。他们并不是猛烈加速,而是慢慢提速,渐渐在运动中拖成了两条细长的倾斜横队。横队在冬季撂荒的田地中奔驰而过,拉起一道道烟尘。

    宋振嗣长枪高举前压,鼓声和喇叭声为之一变。宋振嗣单骑走在步队十步之前,大吼一声:“步兵结阵前进!”中军和左右翼土司步兵随之哗啦啦一动,跟在宋振嗣身后,形成了数排弯弯曲曲的战线。

    朱平槿本来可以带着高安泰和护卫们喝茶聊天悠闲观战的,但是他明显感受到周围人马的躁动,于是他狠狠心,跟着宋振嗣催动马匹,用汗淋淋的双手抓紧缰绳,小心地控制着马匹的速度和方向。战阵中刀枪箭矢不长眼,掉下马来被践踏而死的将领也非罕见。朱平槿心中还有更大的理想,他可不愿阴沟里翻船。

    步兵战线推进的速度不快,到达缓坡顶上时,那小群乱民已经跑的很远了。两名探马欢快地追逐着他们,肆意射杀,官道上横斜着数具尸首。朱平槿登上坡顶,坡下的情景历历在目:前方三四里外,在大道与河岸之间,有一个百余户人家的镇子。镇中十几道黑烟急剧上升,带着几丝火光,时而笔直向上,时而被河谷中的乱风刮得东倒西歪。隐约还可见镇中有人乱跑,哭喊声仿佛可以穿过三四里远的田野,钻进人们的耳朵。镇外四周依旧是光秃秃的农田,只有一些收割后留下的草垛,还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田坝中。

    土司骑兵前锋已经快接近镇子。按照计划,他们会让开正面给步兵,从左翼前进包抄乱民大队,然后再向青衣江方向驱赶乱民。

    寒风已经把朱平槿身上的热汗慢慢吹干。他紧盯着镇子方向,手握在腰间的刀柄上。看来有必要加速前进了,但是朱平槿担心自己会干涉宋振嗣的指挥,所以开口有些犹豫。一旁的高安泰却是按耐不住,他已经拔出了柳叶刀,对宋振嗣嚷嚷道:“宋大哥,再不快点,贼子就跑光了!”

    宋振嗣没有理睬高安泰的嚷嚷,仍然在队伍前不急不缓地骑马走着,压着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他还时不时地拨转马头在队伍前面跑上一趟,叫喊着滞后或者突前的士兵与大队排面取齐。

    看着躁动不安的高安泰,贺有义笑道:“高公子,你这般提着刀子,手上很快就没了力气。等会儿杀人时,你连刀都举不起来。你看老宋,他的枪不用时,是杵在脚背上的。”

    高安泰听了贺有义的话向宋振嗣望去,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