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接头故事

    摇号开奖的艰巨工作继续进行。从贴出榜文之时起算,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舒师傅派人来禀了两回,说赶快截稿了,他家到处堆满了装纸的箩筐,连灵堂都占了。

    朱平槿没有理会舒老儿的叫唤。这事朱平槿是冤大头,舒老儿出名还挣钱。天下哪有坐着收钱的好事?估计这几天以吊丧之名打探消息的各色人等又堵满了舒老儿门外的巷子。他们来吊丧总不会空着手,一斤猪肉两把挂面总要带的吧。朱平槿想到这儿笑了笑。

    世子府忙活到月上树梢,腰酸背痛的宫人听到世子大叫一声“停”,这才纷纷松了气。他们把选剩的稿子收了继续送到舒师傅家,并按照世子的吩咐,连夜出府把两位作者找到带进宫来。

    先到的一位来客道士打扮,中等年龄,白面无须,彬彬有礼。稽首后先按曹三保的安排自我介绍。本名侯栋,自号侯三丰,道号玉鼎。新都县人氏,父亲是县上廪生。闯贼崇祯十年入川,焚了新都,除了他全家死绝。大劫之后,族人们看着他傻傻的,于是帮着卖了剩下的田产,托给一位路过的道士当了徒弟。他先在青城山建福宫炼丹,或许因为窥破天机,遭了天谴,师傅去年仙去,于是他又流落CD府青羊宫继续求道寻仙。

    “那建福宫本是仙山名观,汝为何要从建福宫转到青羊宫?”

    “师傅炼丹,已臻大成。白日飞升,可以为证。”道士很认真地回答:“贫道跟随师傅学道数载,已得外丹炼制之真传。然师傅飞升之后,师兄师弟们……,故贫道离了建福宫,来到青羊宫。”

    “汝等师兄师弟们行了何事?”

    “他们嫌弃贫道炼的丹成色不好,献不得王府。”

    “哪个王府?”

    “富顺王府,每年建福宫都要炼成金丹九粒敬献。”

    “为何他们说你炼的丹成色不好?”

    “丹砂本是炼丹的上品第一。”道士朗朗而言,“然则师傅曾说过,万物皆有道,切勿以人欲而违背天道。丹砂过量,丹丸虽然红润光亮,然久服之极易使服用之人邪气上冲,目眩神失。故贫道不为之也。”

    “这一句‘且当剩勇追穷寇’,可是你本人写的?”朱平槿坐在宝座上,很严肃地问。

    “正是,贫道万不敢欺蒙世子。”

    “这句连得好。”朱平槿夸奖道士,“本世子随便问一问,汝师傅白日飞升,汝可曾亲眼看到?是否看到一只银白色的大鸟,载着汝师傅,轰鸣而上云霄?或是一只大蜻蜓,背上有巨大翅膀旋转而上?”

    道士表现得极为错愕:“小道无福,当日下山采买未曾见到。师兄弟都说师傅是化气而去,不过有个师弟说的是一只仙鹤,载了师傅西去。世子爷如何得知是只银色大鸟,或是蜻蜓,而不是仙鹤?”

    “本世子臆测而已。”朱平槿想,答案错误,扣十分。不,一票否决。

    “先生既然自幼家学渊源,何不还俗重操举业?”

    “学生自然如此想过,”不称贫道了,变成学生了,“只不过举业漫漫,学生囊中羞涩……”

    “不是原教旨主义者。”朱平槿又想。

    “先生既然炼得金丹,又何须求那世俗功名?我蜀王府三百年来与寻仙求丹多有缘分。”朱平槿沉吟了片刻道,“如先生能放下俗念,一心炼丹,本世子愿相助先生,寻那云烟深处,起座宫观,再揽些童子,专做金石水火之事可好?……”

    自献王朱椿起,蜀中就有传说,王府有金银秘炼之法,故而富甲于天下。这对炼丹界的不成功人士玉鼎道人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天大好事,于是玉鼎道人欣欣然行了稽首之礼,施施然摆手摆脚出去了。

    第二位投稿者姗姗来迟。朱平槿唤了立即觐见,不过先滚进殿门却是李四贤这个小宦官。

    只见这个奴才帽子飞了,腰带也散了,披头散发,满脸血污。一见朱平槿,先放声大嚎起来。

    “可是献贼杀回CD了?”朱平槿赫然而起,“说话,快说话呀!”

    “不是献贼,”小宦官再笨也知道自己的狼狈形象引得主子误会了,“奴婢去请人,结果,结果被人打了。”李四贤又干嚎起来。

    不是张屠夫杀回来了就好。朱平槿落下心中的千钧巨石,重回宝座坐好,“何故狼狈如此?”

    原来李四贤带着几个护卫去请投稿者,因为夜深了,李四贤怕误了主子时辰,便叫一个护卫骑马先去叫门,自己随后赶到。结果等李四贤赶到时,院子里面已经抓扯起来了。李四贤冲进院门拉架,还未说话,就被里面的一个女子揪住,劈头盖脸一阵暴打。

    “那女子尤其凶悍。奴婢脸上的伤,都是那女子打的。主子您看这道口子,”小宦官一面干嚎,一面捋开乱发,露出半边血脸来,“主子您看,就是那母老虎用指甲挖的,一排四道血路子,从鼻子一直到颈项。主子,奴婢已经把那母夜叉捆了回来,请世子爷为奴婢做主。”

    “糊涂!本世子要你们把投稿之人带回来,不是什么母老虎、母夜叉。”

    “那母老虎正是投稿之人。”李四贤忙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