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3 推脱

        其实在各地分店内开设图书馆是阿布早就想好的举措,多让老百姓学习些知识,早开民智,肯定是不坏的。

    孔子曾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阿布也听有人一针见血的批判这是典型的愚民主义,老百姓只能被牵着鼻子使唤,还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哪有这样的道理,阿布深以为然。

    另外还有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更是让阿布嗤之以鼻,这都是什么逻辑啊,典型的重男轻女的臭观念嘛。

    因此他在山谷内便放开学习范围,每个人都可以读书,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而外面的世界,却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也只能开开图书馆而已。

    虽然不能做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为他人在夜晚提供一点灯光还是可以做到的。

    另一层比较深的含义就是如果能在这么多读书人中,将自己提供的知识传播出去,那也将对这个社会的进步提供很大的帮助。

    再者说,如果有那么十之一二的人才不坚持家国天下的士大夫理念,而是取道商途,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收罗门下,一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解决温饱、大展拳脚的机会,另外则是将一些特别优秀、通过层层考验的人吸收到山谷中来,毕竟这里人口的基数太小了。

    其实这不是阿布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在衡州开设的锰矿顺利投产,源源不断的锰块千里迢迢的运送到了山谷中,虽然之间的过程多有辛苦,但这几年积累下来,存储量也颇为可观。

    随着锰元素的加入,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已经可以得到保证,阿布干脆把之前就收集来的陨铁矿石也一起给炼制了,得到的钢质量出乎意料的好,在钢材的延展性、柔韧性方面都相当不错,于是阿布便将这些钢材打造成了长短粗细不一的枪管,短的适合做手枪,长的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接下来需要潜心研究的是如何提高射速的问题,他在枪支制造上已经是在跨越式发展,直接迈过了明火枪、火绳枪、滑膛燧发枪等阶段,但是在如何提高射速的问题上,阿布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毕竟后世的自动手枪或是步枪,结构都极其精巧,他也只不过是摸过枪、打过枪而已,对于里面的设计原理也不是很清楚。

    其实在后世火枪的发展史上,为了解决射速的问题,很多国家和个人都进行过改进,比如英国有人发明了一种速射火枪这种沉重的铜制大口径火枪是由枪管、弹盘和轴杆组成的。

    在发射前,在每个弹膛内装填好,然后旋上轴杆,拧到位后,随着轴杆的转动,弹盘在做旋转时同时也做前后运动,一分钟可以发射六十发子弹,有趣的是发明者同时设计了圆形和方形两者弹盘,他的理由是“圆形的是上帝的信徒间战斗使用的,方形的是用在异教徒身上的……”

    因此说有时候教义会改变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虽然他解决了射速问题,但这种枪的缺点一是笨重,二是引药很容易掉落造成不发火。

    至于中国自己发明的五管迅雷铳、十眼铳等火枪,则是通过增加枪管的方式来提高射速的,一旦全部发射完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再次装填,这在实战中是不可想象的。

    之前他也考虑过转轮枪的设计方案,但转轮枪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气密性不好导致射程威力不足,而且用在步枪上无法精确瞄准导致精度下降。

    因此哪怕在研制自动步枪的道路上再艰难,他也要咬着牙坚持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随着山谷内优质钢材的日益增加,他的野望也与日俱增,于是他又兴起了研制蒸汽机的念头,毕竟只有机器动力代替了人力后,只能实现真正的流水线作业,彻底摆脱山谷人力不足的困局。

    另外山谷内的薰衣草也已经大规模种植,到了可以进行薰制香水的时刻了,因此他马力全开,多线程同时操作,正当他忙得焦头烂额时,旅店那边带来了让他去接旨的消息。

    接到消息的阿布一头黑线,恨不得跳起来骂娘,却又不得不收拾一下,快马加鞭,出谷前去迎接圣旨。

    应该说前来宣旨的郭太监已经是阿布旅店的老朋友了,宣布完圣旨,他就发现阿布在那里呆呆的发愣,站在一旁的文楚赶忙提醒阿布接旨。

    阿布这才清醒过来,进京见驾?开玩笑,现在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候,见什么的鬼驾!

    郭太监见阿布神态有异,笑言道:“怎么侯爷听到要去京见驾的消息,感到是意外之喜?也是,能够面见圣颜,的确是无上的荣耀!”

    阿布苦笑一下,说道:“哪里,哪里,咱们先不谈这个,郭公公先里面请!”

    在阿布和文楚的陪同下,郭太监开启了一场不同以往的盛宴,很多根本就不是这个季节生产的蔬菜轮番给端上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