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5章城步巡检司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大明乱世,朱顺明想要自保,想要割下一块鹿肉尝尝,就必须有自己的兵力,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钱财。

    朱顺明从陕西南下,就是想建立一块根据地。选中湖广城步这个地方,当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偏僻而有发展空间。

    大明北方饥荒连连,战火不断,内忧外患你,没有一片净土。

    两广太偏,福建太远,南直隶富裕排外影响太大,江西官兵众多,安徽是皇陵所在,四川偏居一隅,贵州太过穷苦。

    而湖广很奇怪。湖广承接了苏湖的粮食生产,但政治地位不高,不受朝廷重视,朝廷在湖广的驻军也不多。

    湖广就像是南北方的隔离缓冲带。历史上流寇南下,最多也是打到长沙府,从没进入过南直隶或两广。后来南明阻挡清军南下,也是以湖广为前线抵抗。

    清军突破湖广之后,在南直隶等地势如破竹,很快将南明消灭。可见湖广还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有粮食又不被朝廷重视的地方,不正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如果能混进体制内,披一身虎皮那就更好了。

    朱顺明在玖安镇大肆发展,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不合规矩。没有哪个地主会养上千精兵,没有哪个商人能建立城池单独收税,没有哪个良民能够私自设立衙门宣判处罚犯人,更别提朱顺明还编写了不同于《大明律》的《玖安镇临时条例》。

    胡县令就像坐在火山口上。只要朱顺明这个活火山喷发,胡县令就是死路一条。

    胡县令也是被逼急了。除掉朱顺明?他想都不敢想。任凭朱顺明发展下去?迟早会爆发冲突,不是同武冈州的岷王就是同宝庆府的官僚。

    借着田宝儿的事情,胡县令同朱顺明接触交锋,发现朱顺明并不想反,至少现在不想反。

    这就够了!不能阻止火山爆发,能延缓他爆发也好。

    “前任城步巡检司巡检被山民暗算,死在任上。后来一直没有人担任巡检,城步巡检司也就荒了。不如你来当这个巡检,重新建立巡检司。如何?”

    当然好呀。巡检司看似不上档次,但正好是朱顺明需要的。

    别小看巡检司。巡检司相当于天朝的公安刑侦加武警的综合体。巡检司肩负缉盗寻凶、严防走私、调停乡邻矛盾等职责。

    最关键的,有了巡检司的名头,朱顺明就能将非法的私兵变成合法的巡检司兵丁。

    “多谢大哥指点。”朱顺明拱手施礼。眼前这个有些糊涂猥琐的县令,是个怀才不遇的官油子。

    ………………

    城步巡检司原本的衙门就在茅坪镇。现在刚好,在顺风镖局的门前再挂上一个“城步巡检司”的匾牌,一班人马两套编制,让顺风镖局这个原本强悍的单位更添官方色彩,影响力更加深远。

    巡检司成立,有必要宣示四方。

    一时间,县城中为非作歹的小混混、盘根错节的地下帮派、拍花子的下九流等被一网打尽,经过宣判,全都被判处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徒刑,发配劳改农场劳动改造。

    朱顺明开荒的农场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除了整顿社会风气,朱顺明还撺掇胡县令大开县衙,广接状纸,为民伸冤。

    胡县令做幌子,玖安镇的法官和陪审团直接审案宣判,断了几桩年代久远的糊涂案,反响剧烈。

    一来法官断案的方式方法非常稀奇,与众不同,但有理有据,很令人信服。

    二来胡县令懒政已久,民间集聚了大量纠纷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

    几个案子一断,结果居然偏袒向于平民一方(但凡案子,以富人阶层欺辱平民阶层为多,在众人眼中,自然是偏袒平民一方)。于是状纸雪片般飞向县衙,大批有冤屈的平民壮着胆子状告地主老财。

    ………………

    李老倌祖上是从江西吉安府迁到宝庆府城步县的,到李老倌这一代已经传了八代。

    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李家有了万亩良田,几十间店铺,几百后辈,在城步妥妥是个大家族。

    在城步县这个穷地方一家独大久了,自然会生出“在这里我就是王法”的想法和行动,欺男霸女、侵吞田产这样的常规恶霸行径自然不会少。

    “老爷,老爷,不好了,小少爷被巡检司的人给抓走了……”家丁跌跌撞撞跑进来,心急如焚报告。

    小少爷可是老爷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跌倒,含在口中怕融化,这下被巡检司抓走,天都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