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汉语言编程

    第二天,吃完早餐后。

    跟老妈打了声招呼,就去图书馆,看看有哪些学校适合他。

    他父母见他走后,就赶紧打电话给老校长,验证一下,是不是真如姜余所说的那样。

    要真是如此,儿子真的就是天才了。

    结果,打了几个电话,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

    ……

    姜余到图书馆后,直接找那有“国防七子”之称的那几所学校。

    “国防七子”,指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被确定为国防工业院校的七个学校。

    除此之外,国防七子之的整体实力或许不如清北但也差不了多少。

    尤其是西北工业大学,基本上主导了桦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华夏流失到海外的人才不计其数,这些人被国内的大学辛苦培养后却一去不复返。

    然而更心塞的是,他们创造的研究成果成了西方国家卡我们脖子的利器。

    如果想要使用这些技术专利,还得花费巨额的资金去向他们购买。

    这也就是“桦国的鸡都跑到了国外下蛋”。

    北美半导体产业最出色的前五名专家全部是桦人。

    北美航天工业的工程师当中有将近30%是桦人

    北美科学院华人院士80余人,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北美工程院华人院士约140人。

    北美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院华人院士约300余人。

    过去几年来,每年新增选的桦人院士大约6-15名,这还是北美政府极力压制的结果,他们不希望华人一家独大。

    在北美的高科技和网络公司内的员工中,华裔占比也是相当高的,一般都能超过10%。

    在微软总公司的研发部有25%以上都是华人。

    ……

    要知道,在北美的华裔,占比也就1%左右。

    而这些才华横溢的华人科学家或工程师,基本上都是从华清,京大,复旦,魔都交通等等高等名校出去的。

    也正是看清楚这一点,姜余选择国防七子就读。

    因为相对于清北这些名校,他们学校的人才流失是最少的。

    他创业的起点现在很高,要钱有钱,要科技有科技,需求的人才肯定是海量的。

    而这些人才肯定优先得从自己学校招聘。

    他打算高薪、高福利培养这些人才。

    而这些人才首先就要有比较坚定的爱国热情,其次才是才华。

    姜余显然不愿自己花巨资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再为他人做嫁衣。

    在图书馆的对外办公室,他用电话联系了这几家学校。

    其中给他印象最好的就是西北工大和京都理工。

    考虑到自己创业的环境需求,他选择到京都理工。

    这所学校是双一流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都不次于清北。

    学校免他学费,并且愿意提供实验室研究的特权。

    如果他在校创业,学校还给予大力支持。

    其实,京都理工也想找一个合适的学生来造星。

    既然姜余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