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4、裁冬衫

    第二天谢志远谢志诚兄弟俩还真的起了个大早,听到谢王氏打开门的咯吱声,他俩就从被窝里钻出来的,还是谢萱最后起的床。

    乌漆嘛黑的,谢王氏和林氏点着油灯熬了锅白面汤,打了两个鸡蛋进去,做了一顿白面蛋花汤,这个饭既营养又美味,但因为对农户人家来说有点奢费,所以不常吃。

    每人配着香油拌咸菜喝了两碗,就趁着蒙蒙的晨光出发了。

    到了临漳县城,一番叮嘱后,谢青山自去打听牙行找牙侩去了,谢王氏和谢平安带着三个孩子去买东西。

    谢王氏一年没来过县城了,还是年前春节跟着谢青山来县城买年货时来过一趟。幸好这古代年复一年的几乎没什么变化,不像后世,一两年间就是天翻地覆般的不同。

    谢王氏就先带着几人去布店。

    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县城极是热闹,买卖东西的比往日都多,谢王氏紧紧拉着谢萱的手,谢平安则左右手拽着谢志远兄弟俩。“千万莫要乱跑,被拐子拐了去卖与人家做奴才还算好的,最怕的就是把手筋脚筋挑断了,眼睛弄瞎了,扔到街上当叫花子,讨不够钱还要挨打……”谢王氏不停的叮嘱三个孩子不要乱跑,末了还说出一番传闻来吓唬他们三个——主要还是谢志远兄弟俩,果然,两个皮小子听了这一番恐吓,马上安生下来。

    别说这大明朝了,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那等歹毒的畜生将拐骗来的孩子进行“采生折割”,用刀砍斧削把那些可怜的孩子变成形状奇怪残疾的怪物,博取人们的同情心用来赚钱。谢萱丝毫不怀疑这种情况在大明朝会有更多,就握着谢王氏的手紧紧跟随谢王氏的脚步。

    谢王氏买东西却也是精明,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到一家布店相中了哪些布料就先打听打听价格,却是先不买,只记在脑子里。如此问了三四家布店,布店伙计竟也不恼,只是习以为常,看来这样买东西的还不是少数。谢王氏最后又带着众人回了第二家布店,店伙计见到谢家一行人回头,知道这回成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热情起来。

    “大娘,我说了,咱家的布最是质量好又实惠,你看看这料子,乃是上好的松江布,咱家东家千里迢迢亲自从松江贩来的,没经过第二手,所以才卖的比别家便宜些,要是错过了,可没第二家卖的这样便宜!”店伙计见人下菜碟,见谢家一行人的穿戴就知道是普通农户人家,要的就是既耐穿又实惠的布料,所以大力宣传布料的实惠。

    在元朝年间,松江人黄道婆由崖州——也就是海南崖县——带回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松工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经元明两代,棉纺织业普及南北,而松江织造技术尤精,产品行销全国,且远销日本和朝鲜,有“衣被天下”之称。所以,松江布这时候是非常流行的好布料。

    “这是松江布吗?”谢王氏就仔细摸着一匹藏青色棉布迎着阳光看了看,嘴里问道。

    “大娘,你看看,这不是松江布是什么?你看咱们本地哪家能织出这样细密的布来?咱家可是百年老店,卖的就是个信誉,向来童叟无欺!”伙计仿佛受了侮辱般信誓旦旦。

    谢王氏就笑了,“你看你这伙计,我就是问问,看你急的!”

    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花三钱银子买了一匹藏青色棉布,做全家男人的棉衣外衫,又扯了五尺栀黄底青藤缠枝纹的棉布给林氏做袄,六尺石青色棉布做裙,扯了五尺绀青色棉布给自己做袄,六尺茶褐色棉布做裙,多出来的布料另做两双膝裤。最后她摸着一匹丹色底折枝腊梅的棉布对谢萱笑道:“萱萱,你看这布料给你做身袄裙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