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一章 第一世:情深缘浅

        东汉末年,阿瞒携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的皇位名存实亡,整个朝野动荡不安,于是,东汉至魏晋时期,便多了一批归隐的文人雅士,信道者也越来越多,修道女真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陆晴可的第一世,清修真人,便是其中一个。

    清修原本是一个官家的小姐,因为时局动荡,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地步,原本定亲的人家,也立即变卦,取消了婚约,而这户人家的儿子,便是顾炎的第一世,曹休。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人,曹操族子。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

    清修原名灵秀,在家道中落,父母先后离世之后,便去了清虚观修行,做了女道士,名为清修,意在清静无为、安逸修行。而原本她的人生会像她的名字一样,清净一生,但因为与曹休藕断丝连的情感,加上李文元叛变时的雪上加霜,她的一生,没有逃开悲惨二字。

    清修十四岁入观,在清虚观中修行了六年后,由于悟性天赋极高,便成了整个清虚观中唯一并且最年轻的女真人,门下弟子虽不及其他真人,但人数也过了百,当时李文元,便是她门下的一名弟子。

    “师父,吃饭了。”李文元那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俊朗帅气,眼角虽透精明,但也不过是小聪明,清修便没有太在意,认为其材可塑,便留在了门下。

    “嗯,”清修一身素衣,盘坐于石上,眼神清透,平和淡然,她朝李文元点了点头,“你放那儿吧。”

    “是。”李文元乖乖将饭菜放下,然后又忍不住多瞄了自己师父几眼,才二十出头的清修,自然还在一个女人最美的年华里,而清修本身长相又极好,肤白如玉,身量纤纤,加上常年修炼,比常人更多一种飘逸之感。

    “还看?”清修低眉扫了一眼李文元的方向,嘴角浮出淡淡的微笑。

    “啊?”李文元红着脸,慌乱地抓了抓自己的衣角,随后拜道,“徒儿失礼,徒儿这就告退。”

    看着李文元匆匆离去的背影,清修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把弄了一会儿手中的玉玦,那是一块伴随了自己很久的玉玦,清修常在自己修炼的时候带着它,从此这块玉玦,也吸收了不少天地的灵气,愈发温润白皙。只是,玉玦之所以为玦,是中有缺口,并不完满,清修不知道那一块缺口到底为何才有的,总之,它终究如它本身一样,意为不完满,不可随意赠人。

    “师父师父!”李文元又慌慌张张地折了回来。

    “干什么这样慌乱?”清修皱眉问,“何事?”

    “师父,有人找您。”李文元回答道。

    “何人找我?”清修淡定地收回玉玦,抬眼朝李文元身后的方向看去,平和的面容上微微晃过一丝惊讶的神情,“你怎么来了?”

    来人高大壮硕,面容俊美,细看手上的老茧,便知是常年习武的练家。

    “曹将军,你们聊。”李文元望了清修一眼,随后便匆匆离去了。

    曹休朝清修笑了笑说:“灵秀,别来无恙。”

    清修淡淡地一笑道:“将军,贫道法号清修。”

    “这样啊,抱歉,冒犯了。”曹休拜道。

    “无妨,不知将军前来有何要事?”清修问。

    曹休摸了摸头说:“你的修,是那个修?”

    “修道之修,未犯将军名讳。”清修笑道。

    “犯了也不打紧,”曹休红脸笑道,“只是一别数年,不知故人过得如何。”

    “一切安好。”

    曹休有些发愣,他有些感叹于清修的清冷淡然,但又不安于她的拒人千里之外,当初父母执意要解除婚约,让他另娶他人,而自己与灵秀自幼一起长大,这份情意是如何都抹不掉的,但终究抵不过封建家庭的伦理束缚,如今六年一晃而过,他常年征战在外,意图摆开家人安置的婚姻枷锁,只是名满天下归来之时,她早已遁入空门,万事皆非了。

    看着眼前这位熟悉又陌生的女子,曹休心里多少有些难受,他苦笑着说:“既然如此,那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