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三十六章 风雨不动安如山


    顺言入耳,圣英帝这些时日的郁气也消散了些。

    连带看着神清气茂的男子立于殿中,也有几分兴致想起古书里的那句,“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令人见之怡然。

    “这小圣贤庄既是效古圣先贤,诸事便更得用心,此事交给你朕也放心,六部会全力配合你,十日之内,须得呈上二三选址。”

    沈行知想起方才帝王带他看的那副堪舆图,自然是已经了然。

    谋者,善借力打力。

    “臣遵旨。”

    “禀陛下,方戈将军在外求见!”

    沈行知眉间一丝惊色略过,虽只是一瞬,然已足够座上的帝王看清。

    圣英帝语声平淡,“小圣贤庄一事,朕便交给允之了,你且先去忙吧。”

    这便是不容他在场的意思了,沈行知正容肃声应道,“是,臣告退。”

    缓步退出殿内,及至宫门处,与迎面即将入内的方戈正好遇上。

    沈行知停步,微颔首示意,“方将军”。

    言语温和,令人听之便有如沐春风之感。

    方戈止步回礼,“沈世子。”

    互相问礼后,沈行知微侧身示意方戈先行,及至方戈走后,方才离开。

    刘英在旁瞧着,也不禁在心里赞了声,端的是守礼持重的安王世子。

    “沈世子与方将军互相见礼后,各自都未再多言。”

    帝王案旁,刘英躬身禀报。

    帝王既然没有叫停,刘英自然便事无巨细讲得越发仔细了。

    然那两人统共也就只有擦身而过那么短的时间,任他如何舌灿莲花也很快就讲完了,帝王却一直都未开口。

    刘英一时之间摸不准他的意思,遂只能将头埋得更低,连呼吸都极为克制。

    将边疆奏报一一批复后,圣英帝终于开口了。

    “方戈也该想清楚了,宣他进来。”

    刘英应声出去请那位一早被带去暖阁候着的边关大将。

    御书房内,君臣奏对。

    “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请陛下明察!”

    随着方戈最后一句话落地,刘英禁不住在心里暗暗长叹一声。

    只觉这皇城的天,大约是真的要起风了。

    侍候帝王左右,是份美差,也是份险差,此刻的刘英便直恨不得自个儿昏死过去才好。

    他手心早已汗湿,额间尽是薄汗,军国秘事,有如宫闱秘辛。

    知道的越多,就得时时刻刻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活着。

    这日子呀,也就越发的不好过了。

    御书房内君臣俱都缄默不语,刘英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有什么动作。

    方才自这位方将军进殿开口便是一桩桩一件件震得刘英脑仁儿直疼的大事儿。

    而陛下,刘英头埋得越发低了。

    陛下从始至终一言不发,那态度,便是他这随身伺候多年的也摸不清是什么意思。

    不同于宫里的剑拔弩张,此刻安亲王府内也有人并不松快。

    比如,安亲王府正在挨训的明华郡主。

    当然,她即将被解救。

    闻听儿子突然回府的安王妃也顾不得教训女儿了,忙唤人去叫小厨房多添几个菜。

    而另一头自宫里刚刚回府的安王世子进门便问道,“父王此时可在府里?”

    管家奇道,“王爷应国舅爷之邀今儿个出城钓鱼吃酒去了。”

    昨晚还问了您是否一道去来着,然而这话管家是不敢说出口的。

    一看他家世子爷这就是忘了。

    他的确是忘了,沈行知想起昨晚是有这么一回事儿,他眉间微凝,一股子颓然涌上心口处,直搅得他的心也乱了。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样心思缭乱险些就要压不住的时候了。

    而他自己心知肚明,他此时这般只有一个原因。

    方戈,隶属燕北大营。

    沈行知一想到这里,终于停了步子,转身便向外走去。

    管家看他行色匆忙,怕是外面出了什么事儿,也赶紧一路跟着他到了大门处。

    “跟母妃说一声,我晚上回府陪她用饭。”

    这便是会在晚饭前回来的意思了。

    到底自来是个善于体贴人的,沈行知心知他刚刚回府便急急忙忙地出府,消息传到了后院,母亲不知详情,必然会心忧他。

    是以吩咐管家提前知会一声,免了母亲担心。

    “是,奴才知道了。”

    沈行知吩咐完便打马出府,一路疾驰至朱雀坊,后又调转马头往章台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