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你好

    换届如约而至。

    阮纠小干事成了阮纠副部,周利小干事也成了周利副部。

    一年时间,学弟学妹熬成了学长学姐,大学正悄悄地促使着少年们成长。

    ……

    阮纠大二那年,她的课程加了几门公共课,有一门公共课混杂着四个学院的四个专业的同学。

    为了方便联系,老师建了个微信群。

    也正是因为这个群,阮纠认识了一个她幻想过跟他的未来的男生。

    某天。

    微信跳出一个好友申请,阮纠看了眼,不认识,不想添加。

    然后,又看到是从那个公共课群里加的她,她想会不会是有什么事。

    就点了同意。

    阮纠根据这个人的头像、昵称还有朋友圈的风格,判断这个人应该是一个男生。

    事实上也确实是男生。

    阮纠点了同意后,发了个?过去。

    他回复:你好。

    后来,阮纠跟人聊起这件事,总是会笑着说,我跟他的故事应该是从一个“你好”开始的。

    别人问为什么。

    阮纠说:“第一印象吧,觉得这人还挺有礼貌,可以不用删掉。”

    面对一个“你好”,阮纠有些摸不透他想做什么。

    想了几秒,回复:有事?

    那头回复:没事,想交个朋友。

    阮纠:我不认识你。

    那头:我认识你,在课上我坐你后面。

    阮纠:你怎么知道这个微信就是我的呢?

    那头:老师点名的时候,听到了你答到,而且群里有备注。

    阮纠马上退出这个对话框,去了那个群里看他的备注。

    呃,只有学号和专业。

    阮纠:你叫什么?

    那头:于明。

    阮纠:真名?

    于明:如假包换,假一赔十。

    阮纠看着这句话,觉得这人还挺好玩。

    跟于明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了会。

    不出所料,于明发了一条消息过来:阮纠,你好高冷。

    阮纠笑笑,回复:跟你不熟,而且,对你这种勾搭女孩子的行为不感冒。

    于明回的很快:不叫勾搭,这叫交朋友,好歹一个公共课班上的,平时还能互帮互助呢。

    说的有点道理,阮纠很受用。

    阮纠想到了最近MOOC上的习题,她问:那你有MOOC的答案吗?

    于明:有,我买了,在电脑上,晚点发你。

    阮纠:谢谢。

    如果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熟了呢,阮纠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从他给我发习题答案的时候。

    于明没有食言,晚上的时候,给阮纠发来了整套习题以及答案。

    阮纠成功造福了宿舍。

    也是从那天开始,阮纠跟他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因为没有见过他,阮纠反而还很轻松,会跟他抱怨吐槽一些事情,会跟他聊同学,也会跟他在背地里互相diss自己的某个同学或者室友。

    比如他知道了阮纠班上有些女生很无理取闹,她知道了于明有个舍友不爱洗澡。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两人就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阮纠心里一直清楚,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想跟你交朋友,一般都是带着目的来的,而于明,应该也是抱着追她的想法加的她。

    阮纠第一次在察觉到别人对自己有想法的时候,没有立刻斩断这段关系,而是想再多了解他一点。

    先搭讪的是他,可是先认真的是阮纠。

    阮纠的认真不是说她觉得你很好就可以马上在一起,而是,她觉得你很好,那先好好做朋友,互相再多了解一点,这样,才方便有以后。

    其实他们两的相处,从阮纠的角度来看,有点像网恋,可以无话不谈,如同精神伴侣。但是再仔细一想,也只是阮纠的单方面网恋而已,毕竟,于明一直是知道阮纠是谁的,有种敌在暗我在明的感觉。

    不过,于明终究没有沉住气,他约了阮纠喝奶茶。

    多年条件反射,阮纠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过,理智比手速来的快。

    她觉得自己不能这样,既然对他有好感就应该同意见面,不能这么凭空吊着。

    于是,两人第一次正面接触了。

    阮纠对他是有印象的,只是这个人运气极好,没被点过名,阮纠不知道他姓甚名谁。

    今天一见,原来他就是于明。

    于明是北方人,性格爽朗,平时聊天也很幽默,重点是情商高,懂得在聊天中投其所好。

    他身高一米八有余,应该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有明显的肌肉纹理。发型干净利落,短短的,看着就扎手,五官端正,眉宇间透露着英气。

    最重要的是,整个人站那就很踏实,他不是特别帅的长相,但很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