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卷 国仇家恨 仗剑天涯行 第五十三章 圣人之乡 泰山之巅

    笑峰受到当代大儒孟子的教诲,心中迷茫皆如烟云半散去,有扒开云雾见青天之感。当即由衷感谢孟子,十分敬重。

    孟子又告诫笑峰道:“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夫观徐孺子,可为江湖君子之行。”笑峰感谢不尽,临别之际,孟子问笑峰道:“徐孺子今欲要去何处?”

    笑峰道:“不瞒夫子,在下闻知齐国学问大盛,欲前往一观之。”

    孟子道:“老夫刚从齐国来,齐国学术虽盛,然君王不能用,不过以此为标榜耳。老夫所以才离开。徐孺子是否欲要再齐国有所作为呢?”

    笑峰道:“不敢当,在下不过是欲一观东方大国气象也。”

    孟子道:“如此甚好,齐国虽大,非仁义之能行之国。徐孺子行侠仗义,乃江湖仁者,欲行仁道,齐国非适宜之国。今闻知燕王新立,思贤若渴,修筑黄金台以招聘天下之士。老夫老矣,不能前往。孺子和不前往燕国呢?”

    笑峰谢道:“多谢夫子指点。在下草莽之人,化外之民,才疏学浅,前往燕国,恐贻笑大方。所以暂时不去。待学问稍有长进,再行商议。夫子欲要望何处去呢?”

    孟子答道:“老夫年老衰朽,精力不济,难以再周游诸侯。今番欲要回故国安居,而宋国临近,且先至宋国一看,然后再回故国。”

    笑峰道:“在下刚从宋国来,见宋国有覆灭败亡之兆,恐非夫子所宜去之国也,不如不去。”

    孟子笑道:“老夫闻宋国国君欲有一番作为,然而离经叛道甚远,老夫前去宋国,正是为此。徐孺子且行珍重,就此告辞。”

    孟子令车驾前行,笑峰与丁虎驻马目送之。孟子车驾远去,丁虎问笑峰道:“孟子乃学问大家,明知宋国有败亡之象,为何还要执意前去呢?”

    笑峰道:“此仁者也,当身体力行,以兼济天下。明知不可为,而勉为其为之。”

    孟子至宋国睢阳,遣弟子万章与公孙丑前来见宋王偃,宋王偃闻孟子来,甚喜,对万章与公孙丑道:“寡人欲复兴宋国,今以劲宋之名而行霸道,可乎?”

    万章道:“大王以千乘之国,而欲行霸道,恐非明智之举。”

    宋王偃道:“寡人东败齐,取五城,南催楚,拓地三百里,西又败魏军,号称劲宋,为何不可行霸道于天下乎?”

    公孙丑道:“王者以仁道行天下,不闻以霸道行天下。今大王虽然以劲宋三败齐楚魏三国,然三国已经震怒,大王尚不知也。安可行霸道乎?”

    宋王偃道:“寡人欲要问策于孟子,非其弟子。”

    万章、公孙丑闻言,便退出宋王宫中,回来见孟子,讲述宋君之言,孟子道:“孔子言: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宋国有桀宋之恶名,却不修仁德,反行霸道,妄图以小博大,败亡指日可待也。哀哉,此非吾欲要前去之所。”

    遂令弟子等掉转车头,回邹国而去。孟子回到邹国,安居家乡,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直到老死,再也没有离开过邹国。

    笑峰闻孟子说齐鲁皆为周礼文化礼仪之邦,又见道路便捷,便与丁虎先前往鲁国曲阜而来。

    鲁国是周公所封之国,都曲阜,侯爵。鲁国是姬姓封国中的“宗邦”,诸侯称之为“望国”,有“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地位声望显赫,但北面有齐国压制,一直未能成为大国。至战国后期,已经非常弱小,此时国君是鲁平公,鲁平公无力于诸侯相争,只是保守曲阜国都宗庙,苟延残喘。

    笑峰与丁虎至曲阜,观其国都宫殿建造设置,鲁人见楚人来游,以礼接待,官府还派遣随从向导,笑峰大感意外,以为此番情况在别国从来未有过。

    鲁国曲阜宫殿建设设置,宗庙社稷等,皆如洛阳周天子宫殿一个样式,又有史官,记录国史,名为春秋。鲁人对笑峰介绍道:“观鲁国宫廷社稷,便是等于观周朝镐京、洛阳也。”

    笑峰赞不绝口,观看了鲁国宫廷社稷,便又前来瞻仰孔子墓。孔子墓在曲阜,大一顷。旁植松柏,终年郁郁葱葱。后世称之为孔林。笑峰与丁虎前往孔子墓前瞻仰完毕了,鲁人并为笑峰与丁虎讲述孔子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人,其人身高九尺余,人皆称为长人。生而好学,年轻时候便博学多闻,闻名鲁国。鲁人敬之,

    孔子博学多闻,以仁义治国,鲁君用为大司寇,孔子任职大司寇,诛少正卯,以明正典刑,鲁国大治。齐国闻之惊恐,道:“孔子为政,鲁国必霸。”便设计遗鲁军女乐,鲁君沉迷女乐,志气消沉,政事遂懈怠,孔子之政亦不能行之。孔子遂去官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