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章 终究来临了

    01

  烈日袭顶,再热也冲不走学生对高考的热情和执着,为了冲刺加紧最后复习,很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请家教,押考题。老师们每年的这个时候也都是忙得不亦乐乎,被家长请去为家中考生辅导功课,要是能教把学生教出好成绩高排名,那自然是老师教导有方;要是学生成绩一直在尾巴上徘徊不前,老师就会告诉家长该学生自身不努力或天赋不高,和自己的教学水平无关。

  学校封校了,需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布置考场,班上悬挂了两个月的横幅“不哭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随之也被撤了下来,尽管在这个教室留下都是又苦又累的回忆,突然宣布要离开还是有些不舍。

  虽然不用再去教室上课,冯梓豪心还是放松不下来,这几天要尽最大努力恶补功课,他不愿做老师嘴里的天赋比别人低,徐思思等儿女情长也暂且能放一边,最后几天姐姐替他精心分配的冲刺计划,还把杨亚明再次请到家里对他进行辅导。

  杨亚明这次一改衬衣和长裤的穿衣,换了一身短袖短裤清凉打扮,黝黑的皮肤,手臂上的键子肉也很强壮,估计是上次裤衩开裆后,显得有些拘谨,喝水也不像第一次来一口就喝干,只是浅浅地喝了一口,轻轻放在茶几上。

  冯梓豪想把这些天不懂的题都拿出来请教杨亚明,可是发现不懂的实在太多,多到都不好意思让杨亚明一一解答,自己记性又不是太好,刚解答的题目,可能过几天又忘了。

  冯梓豪见杨亚明嗓子有点沙哑,有点自责:“你觉得我是不是没什么天赋。”

  “学习是靠10%的天赋,90%的努力。”杨亚明的回答就像背诵课文一样千篇一律,猜得到又和自己想得不一样。

  冯梓豪算了不和他聊学习,眼前这个腼腆,甚至有点古板的男人是怎么追到姐姐的。杨亚明就把他的恋爱经过告诉他。

  原来杨亚明冯梓媚是同乡又是校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得知冯梓媚高考的分数比他要高,而且自己是农村,她是城镇的,自觉两人差距有点大,一直只是普通朋友。直到第二年,大家有了深入了解,好感度上升,情人节那天杨试着邀请媚共度佳节,没想到媚欣然应约,然后就开始了正式交往。

  听杨亚明讲述,没有浪漫情节也没有感人的故事,冯梓豪没想到姐姐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做了这个男人的女朋友。

  “你姐姐人很好,她是我的初恋。”杨亚明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她知道我家比较穷,从不要求我给她送礼物,不像城里其他女生那么矫情,要求男朋友情人节、生日、七夕、圣诞节、感恩节都要买礼物。我们出门逛街也不会去高档餐厅,她知道我消费不起,在外吃饭你姐姐有时还会抢着买单,我觉得和她在一起很开心,没有压力,这才是我想要的纯粹爱情。”

  见杨亚明憨憨地笑了笑,冯梓豪从他的言语里看到姐姐给杨无私的包容,没有门第之见,与物质无关,能让他们在一起的只有爱。

  02

  高考的日子还是来了。

  一般来说,高考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是个表现的好机会,而对于冯梓豪平庸的学生则不见得是好事。摆在他人生中现在两条路,如果没有考上,一条路就是和邻居唐学兵一样沦为复读生,或者去找一份未知的工作;如果考上了,没完没了的考试试卷从此离他一去不复返,家里如山般的复习资料,可以翻过过去,甚至想到买它们卖了又是一笔零花钱。

  高考考点聚集着密密麻麻的人群,不单单只是斗志昂扬的考生,还有满怀希望的家长们。校门口的家长要比学生还多,冯梓豪父母准备了早餐,像往常一样,只是多叮嘱了几句不要忘了带准考证,让自己正常发挥之类鼓励的话,就自行奔赴考场。他不让父母送去考场,也是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父母一路同行难免会诸多叮咛,加上考场内极其严肃,会产生奔赴刑场的错觉。

  考场内是学生的战场,考场外是家长们的战场。有的学生是走路过来,有的是骑车过来,还有的是打车过来,有的是开着豪华小轿车来送考生去考试的,显示着考生家庭的软实力。冯梓豪看见一个考生坐着一辆宝马车,母亲穿着旗袍来送考,早就听闻坐宝马是愿做千里马,穿旗袍是旗开得胜的含义。这位考生从车里出来感觉就像带着中榜的气质,母亲从车里拿出矿泉水,清凉油,毛巾应有尽有。这么炎热的天气,考生还披外套的,原来车内空调开到了18度。后来这学生刚从汽车里出来,估计是内外温差太大,突然不适应就脑肚子疼,还没进考场就被护士抬进的医务室。

  冯梓豪不想遇见的人又遇见了,他看见汤建华也在这个学校考试,汤建华听说是个复读生,这是他第二年参加高考,但他在停车场旁的复读班从来没见过他,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对其放任不管,这场考试他也不过是陪考罢了。汤也看见了冯,瞪了冯一眼,大摇大摆地走进考场。

  冯梓豪还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老师眼中的才子,每次考试都是年级里的排头兵,全校所有的老师都巴不得他是自己的学生。评价一个老师的能力不是因为他教书水平有多高,而是他能收到几个像吴应光这样的弟子;不信哪个老师收多几个汤建华这样的学生看看,就算是知名教授也没有把握能把汤建华改造成吴应光。

  考场里虽然安静,冯梓豪还是倍感压力,整个考场的考生都不认识,包括监考。一切都是个陌生的环境,和教室打了十三年交道,却没有任何亲切感,90分钟的答题时间是自己与教室存在的唯一联系。

  语文还算是梓豪的强项,加上坐在前排靠窗户的位置略有细风,任何试卷都是从选择题开始,他喜欢选择题的原因是百分之25的答对机会,可惜选择题少了点。轮到做判断题的时候,他见汤建华从门口路过,僵硬的脸上写着愤怒,嘴里不时得骂着脏话,看了一下时间,刚刚用时半个钟;看来汤建华是前驴继穷,深知考试对他来讲只是形式,他已经完全超脱了,对考试已经是淡如止水,提前交卷或许可以打破交卷记录。

  整场考试下来,冯梓豪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转念一想从五门功课已经锐减到了四门,飞蛾扑火的日子马上结束让自己放松一些。突然听到旁边有监考老师说楼上有人打架,平时如果有人打架,冯梓豪会凑个热闹去看看,但是高考还没结束,他还是决定赶快回家,准备下一场考试匆匆离开。

  冯梓豪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谁也不想搭理。他害怕和同学讨论考题,每次讨论他都觉得错了很多,索性不闻不问不听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