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6章 开学了:突然归来

      牟举人搬进学堂的第三天,就正式开堂授课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一个不少,包括村长的小儿子、洪全家两个小的,这一部分算是偏大的,都去了。

  因为这学堂是对村里孩子免费的,只要满了五岁的,都能送去。因为教室多,牟先生按年龄分成三个班:

  五岁到七岁的适龄孩子是甲班,这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对象,以后能不能走出几个就看他们的了;七岁到十岁的是乙班,这些也算是重点学生,虽然入学晚,但年龄不算大,如果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小石头就在这个班;接着就是十岁以上的,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在丙班,这些人多数只是为了学点基础,能写自己的名字,能简单计数就好了。村长的家洪亮,洪权家两个小的都在这个班。

  这三个班授课时间也不一样,甲乙两个班的孩子必须每天早晨卯时末就到学堂,辰时准点开始授课。巳时开始自己练习,或是背书或是描红。午时回去吃午饭,末时回来上到申时,一天的教学才算完。这两个班暂时是在一个教室,授课进度是一样的。

  而巳时末,是丙班的上课时间,讲到午时这些人就放学了,既不用背书也不用描红,下午也不用再来,只留了作业晚上完成第二日交就行。毕竟他们现在算是家里的劳动力,大多数担起了家里大部分的农活,能愿意抽出时间来学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时间,整个村子进入了一种特别和谐特别温馨的生活模式中。每日寅时几乎全村都起来了,吃完早饭该上工的去上工,该去田里的去田里,小孩子们成群结队走在父母们前面去学堂。

  辰时一到,老远就能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空气里飘着醉人的酒香。

  以祖爷爷为首的一群老头,现在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学堂门口那颗已经移栽成活的大榕树下,听着读书声聊天、下次。

  祖爷爷:“要说我这辈子,还真经历过不少风雨。富裕的时候,过年能饱饱的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最穷困的时候,连树皮、白泥巴都吃过。可就是想破脑袋,也不敢想象大山村会是今天这样的样子!”

  老头甲:“小叔,你老可得再多活几年,看这样子,怕是还能出一个秀才举人呢!”

  老头乙:“哈哈哈,我家老大就天天叮嘱他家小子呢,这有免费的学堂上,最低也得到蓝家做个小管事,不然可就白瞎了这大好机会!这我很认同,再好的机会,也得你自己努力,不然,蓝家给再多的好处,咱还是只能一辈子在这小村里做最穷的哪家人!”

  “是是是,是这个理!”

  蓝轻言这边,虽然客户群增大,但面条作坊还是无法扩建,因为建了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运进来,只得等以后能把路修好了再考虑。而且面条作坊其实赚的不多,基本就只能赚回工人们的月例再稍微剩余一点而已。现在连翘已经是面条作坊的大管事,管理能力很好,完全不用她操心。

  酒坊每日产量都在千斤以上,赵大富那边的销量也很可观。她的花酒果酒也陆续在出来,只是都还没上市,只留着年底搞一波大的。

  最主要,还是小石头已九个多月,是开始学东西的最佳时间段,她要把精力都放他身上,等他三岁后,才考虑别的。

  自从于公公把家木培养出来去酒坊看管以后,宅子里就只有于公公、肖留、肖嬷嬷、剑萍、灵霜、诗文、花嬷嬷几个人陪着蓝轻言母子。

  肖留负责守着大门不大进内院,其他人要么是轮流陪小石头游戏玩乐,要么就是整理花园菜园,喂喂鸡样样羊,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十月一到,除了菜园子,院子里的树叶开始慢慢变成金黄色,小石头最爱追着掉落的叶子满地爬。蓝轻言特别庆幸当初建宅子时用石头铺了院子,小石头每天都要下去爬几圈,衣服裤子已经磨烂了好几套了。

  肖嬷嬷甚至悄悄跟蓝轻言笑道:小石头堂堂皇长孙,居然是在地上打滚长大的!不说长孙身份,就是一般皇子皇孙,能像他这样想爬就爬、想抓泥就抓泥的,还真没见过。宫里那些孩子,那个不是被太监宫女盯得死死的,在五岁以前,出门走路的机会都不多。

  蓝轻言听了也不生气,小石头的身份既定,不是否定就不存在的,她更从来不排斥身边的人提皇宫、提萧越。

  关于小石头的成长,蓝轻言是坚持在不出格的情况下,让他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比如小石头想去地上爬、想抓泥、想摘叶子摘花,都可以,自己动手能拿到还要被夸奖。

  这个年纪的小石头,特别爱把小手爱伸进嘴里,遇到新鲜的东西,第一反应也是放进嘴里尝尝味道。对此,蓝轻言也没阻止,只叮嘱其他人,多给他洗手擦手,只要不是太细小的容易咽下去的,都可以让他舔一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