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尉迟书在庆毓宫用手撑头,手指压了压眼下。
  想着她也总利用眼线行走在前朝,算不算的罹祸毒。
  耿原自尽
  后来成全了大周‘丁子事件’
  本这件事就是在春闱不久,京中新晋进士,以状元周朗为主,请旨一定要捉拿韩宴,也有肃清奸邪,正朝纲。
  状元周朗带着其余新晋进士京城万清门跪拜,后来引发百姓自觉跪拜,万人请命,诛韩宴,便是丁子事件。
  耿原是名臣,大家,在世时最重道德纲常,他的死,将整件事推向顶点
  万民书,无论如何,百姓对韩宴的恨只是权贵欺人百姓抒发恨意的一个缩影和通道。
  一百多条人命,还有一个名臣的死。
  也许,韩家人在得势时,行为乖张,霸权欺人,已经坏的透顶,在百姓心里早种下了愤。
  京城这般,如果事情传出京都。
  耿原家族后来子弟发散不开,京城人口凋零,所以,耿原后来致仕,回了老家。
  一主一仆一妻一妾,两个儿子。
  却因为这件事,宁愿自己赔付上性命。
  这又是多大的气志和操守。
  然则,知道耿原命殆,尉迟书已经看懂了是怎么的一场权谋,只是,她真的不知道元熙帝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说服自己的恩师,孤注一掷。
  耿原是当地郧阳府的名人,许多举子儒生登门拜访,只为求得一二指点。
  皆以‘师’称
  这就是为什么耿原死,以周郎为首的状元仕子要跪在宫门前,绝命为师讨理。
  此刻,被韩氏压制了许久的御史们,他们不敢弹劾太后,毕竟太后为皇帝母,无论太后犯了什么错,皇上都不可能治自己母亲罪,但弹劾韩宴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飘向了皇帝每日下朝的勤政殿。
  尤其像当初死了女儿的侍御史,刘婕妤的父亲这种,之前不能为女儿讨公道,而此刻,恨不能亲自刻骨,口诛笔伐。
  而上任的左相没能力,大权旁落,几个中书首辅直接越过左相,全然听从皇帝。
  而河堤决堤一事,事出半月,左相因为作风问题,被罢职,而重新上去的人,杨明鑫,已经全然是皇帝的人。
  *
  离淦河河堤决死人一事,过去两个月半。
  不期然的事情发生,发生一件事,就酝酿出新的事情,发酵。
  元熙帝由先前日日被太后唤去慈安宫。
  改为领着太监首领魏林,和几个首辅大臣,日日跪在慈安宫。
  在天下人心中,皇帝和气孝顺,这时候,依然不愿为此和太后翻脸。
  而是自跪以罚对太后的不孝。
  *
  最终,这次事件,引的大周史上的弘德太后,不得不松口,同意抓人。
  尉迟书一直关注着整个事情的走向,她所的消息比较滞后,但是,从河堤决堤,整个事情指向一个工部侍郎时,她就有预感。
  这不简单,而后面的一桩桩事,都出的她措手不及。
  她觉着她察觉到了,可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残酷千百遍。
  利用点拨了举子的恩师之死,使得新科状元跪在宫门外,带着今年高中的全部进士。规模宏大,用了一年多造势,而还有一点,便是挑选的人,稍稍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事情对向韩家,但却没有对太后,或者直接针对右相,皇后,却是打蛇打七寸,手里权力最薄弱,却又自带嚣张的韩宴,利用京城百姓已经对韩氏深入骨髓的憎恶。
  直接请上万民书。
  直接求皇帝惩治韩宴。
  这件事发生之初,尉迟书还抱过幻想。
  当人们一波波针对韩宴的时候,她在后宫也如坐针毡。
  那时,她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韩宴不能出事。
  尽管她知道韩宴不是啥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