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国子监

    第二天清晨,萧天行就准备动身出发,前往国子监了。这国子监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进的,只有父辈家族有一定品级的官职才可以进。

    一般国子监下分为六学,六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国子学是最高级别,一般设有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教的是三品以上及国公的子孙、从二品以上的曾孙,有助教五人,为从六品上。

    以下是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律学则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部长,处理全国学府的考试,以及给太子讲经学。

    情节需要,科普就到这吧,等等又说我凑字数。

    ............

    对于长安,《史记》记载:“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朱温为何迁都汴州?拆毁长安城?以致于宋元明清,长安也不再是如今这般繁华了。”萧天行心中不禁叹气。

    入学手续,他父亲已经帮他办好,中书令乃是一朝首相(最大的宰相),面子还是有人给的。

    入外城,逼近学府,他的眼睛都不知道投向哪里,街道当真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其中有豪门子弟、官宦人家,又有商贾富豪、仕女小娘、奴仆小厮乃至游侠乞丐。看着整齐的建筑,宽广的街道,和路两旁一排排的槐柳,萧天行不禁暗叹古人在建筑方面的造诣确实有独到之处。

    穿过一条条巷子,总算到了国子监门口,却是发现有人在门口迎接,就算是有什么“萧郎”“萧射虎”的名头,国子监祭酒也不可能太在乎他这个刚到的学生,但他手下下的官吏就不能不在意了,旁边不停有人将他识出,但萧天行面不改色,一路行来,他已习惯了众人的目光。

    “萧公子,我们已等候多时,请跟我们来。”一名身穿儒衫的官吏道。

    “恩。”

    走进国子监,发现里面还是很大的,能容纳,几千人的地方自然不会小,有许多建筑鳞次栉比,有上百间。

    道路两旁种满槐柳,竹林,学子三五成群在树下避暑,交谈,中间有总角的孩子,有束发童子,也有弱冠,成立的学子,还有天命,花甲的老者,他们都穿着相同的衣服,一件玄色方领衣袍。

    “还有校服啊。”萧天行吐槽,自己好不容易考了大学,又要重新读书?

    来到国子学门口,“萧少爷,你且在这里等候,我等先去汇报,一会儿领你去学舍。”

    “哦,好。”萧天行回道,心想,还有宿舍?

    这时一个小吏路过门口,朝着一个背身而立的学子道:“子华,慢些,这里是国子学,书学不在这边。”

    “快些。”那学子转过身来,笑着答应,他身长七尺,眉宇轩昂,玉树临风,这一笑露出标准的白齿。萧天行暗道,好一个俊朗的少年,他自负长的不差,但这少年却是有一股自信的风气,自己还差些。

    忍不住上去打招呼,那少年也正好望过来,微微一笑,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书学,看来是个七品子弟或者庶人的家庭,却有李韵康这种世贵都没有的气质。

    “好了,萧公子,走吧。”几人片刻便出来了。

    .....

    “到了。我等就先离开了,用具已经派人收拾好了,“几人就告辞离开了。

    “多谢几位了。”

    他不知不觉到了学舍,而这学舍也分等级,庶人往往几个人住一个房间,而他不仅是中书之子,还有一个童子郎的封号,是几人住一个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