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六章 蛛丝马迹,岐王野望

    韩子华与萧天行两人正在书房议事,此时,屋外有钟季平道:“少主,是钦差,有圣上谕旨。”

    两人对视一眼。

    萧天行整理了下衣着,便从容的走出书房,韩子华在侧耳说道:“蔡府见。”

    点点头,两人分头而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复元年三月,北衙都指挥使萧天行纵然手下杀十七人于繁阳街,视军法于无物,草菅人命,生性弑杀,念在有护驾之功,且死者张乾罪恶多端,yín奸妇女,名声极差,百姓多怨之,依其父仗权作势,贪赃枉法,张其鲁管教不严,贬岭南观察使,永不回京,念行善事,萧天行除北衙指挥使一职,官降一级,召为昭义节度使,麾下州郡与荆襄节度使赵匡凝,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共行商议——钦此。”

    “末将接旨。”

    “钦差慢走。”

    萧天行双手接过圣旨,心中不由奇怪,为何自己不是相、卫、邢、洺、贝、磁六州,变成了与杨行密等人商榷?

    不过倒是好事,比在原来的地方压力小些,想罢,便叫上钟季平和数十护卫,准备前往蔡府。

    随着刺杀事情发生,本来萧天行不带护卫也变成出门带二三十个护卫,他才发觉,武艺再高强,有些事也没办法避免,暗箭难防。

    “少主,我们这是前往北衙?”钟季平疑惑道,这条路并不是最近的。

    “顺便去蔡府。”萧天行此时的心是真的很累,但是他必须继续下去,博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到了蔡府,韩子华已经在那等候多时。

    “来了,说吧,为何在蔡府?”萧天行问道。

    “蔡府不是目的,你可知道旁边住的是谁?”韩子华笑道。

    “谁?”

    “前任千牛卫大将军李宗正。”

    萧天行不禁错愕,又想到李宗正的儿子李韶康,自从返京后,自己也没去过李府,没有听闻过李韶康的消息。

    “走吧,去看看。”韩子华道。

    萧天行回头望了眼蔡府,点点头:“好。”

    来到李府,却发现一个大大的封条,韩子华,萧天行两人面面相觑,韩子华心中已有猜测。

    “看来,李宗正所属必有蹊跷,他若是朱温的人,断然不可能离京。”韩子华沉吟道。

    “那子华认为他是那边的人?”萧天行复杂道,那个傻傻的诗痴,就这样走了。

    “目前还不清楚,我有五分把握觉得他是李翩鹤的人。”

    “哦?为何?”

    “如你所言,薛齐偓等人死状非是自杀,而李翩鹤率军出现,麾下将士人人面带鬼面,让我想到了一支军队。”

    “什么军队?”

    “此军队无名,却是存在过。”

    “出自何处?”

    “蜀地的鬼谷学宫。”韩子华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语气都不由凝重了起来。

    “鬼谷学宫?”萧天行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地方,自己从没听说过。

    “鬼谷学宫起源于战国,不知是谁所创,起初是鬼谷子在蜀地传授学问之地,鬼谷子老人家失踪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处唤做鬼谷学宫。”

    “那不就是一个纪念堂一样的地方吗?”萧天行不以为意道。

    “非也,鬼谷子虽了无音讯,但是他的弟子却将他老人家毕生所学尽数藏在了学宫,一时间世人都纷纷前往寻找,却是没有丝毫收获,到学宫有的只是一堆草屋罢了,于是这件事也渐渐被人忘却。”

    韩子华语锋一转

    “但是,当人们遗忘鬼谷学宫的时候,直到大唐建立,民间有传闻说,前朝涌出的名臣,有许多是出自鬼谷学宫。”韩子华说完此话时,萧天行都感觉自己是在听故事。

    “将军可知道有谁?”韩子华看萧天行虽然听得入迷,却是无所谓的模样。

    “我哪里知道,你且说来。”

    “鬼谷子的弟子张仪苏秦就不谈了,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张良,蜀汉的诸葛亮,冉魏的冉闵,太宗时期的袁天罡与李淳风,都出自鬼谷学宫,鬼谷学宫的人出世都伴随着王朝更替和民族兴衰,学宫内文才能佐定天下,武能安邦定国,鬼面是他们的象征。”

    萧天行一脸狐疑的问:“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韩子华笑道:“我自幼家中贫寒,无书可读,五岁那年却在山林中遇到一位老者。”

    韩子华回忆道:“他见我好学,便给了我数本无名的书,他便每年与我讲经论道,直到五岁年后,他再也没有来过这片山林,我也没有机会谢谢他老人家,就是这个老人家告知我这一切的。”

    韩子华颇为感慨道。

    这个情节好像有点熟悉啊?萧天行奇怪的想,自己好像也遇到一位类似老者,那不就是黄老吗?这两者却有重合之处。

    “那老者姓什么?”

    “他并未告知,他没有透露一点信息,只是每日教我学问。”韩子华道。

    “这样啊。”萧天行不禁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