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夫妻夜话

      四郎准备先带三舅舅去海津镇转转。

  他觉得,振远他们在海津镇置业是比较合适的。

  那里的商铺也就一千多两银子就能买到,而且,海津镇离京城近,很多京城人都在那里置业,虽说是个小镇,但很繁华,货物也很全面,治安也比较好。

  而且,四郎也是歇不住的人。因为涿州的货栈项目暂时搁浅了,四郎原本也想在海津镇上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庄子里的产出,大部分都是自家用掉了,挣不了多少钱,虽说现在手上还有点银子,但毕竟还是要有些进项,不能坐吃山空。

  三舅舅一向是个行动派,没休息两天,跟博文打听了,赵继宏要过几天才能沐休,就跟四郎一起,去京城及周边转了。

  而刘巧儿则一直在何家厨房帮忙。

  起先,琇莹说她是客人,不让她下厨房,可是巧儿说吗,她想跟着大师傅学点手艺,以后,想开个吃食铺子。于是,琇莹就让家里的面点师傅,手把手的教巧儿做面食。

  看着一板一眼的跟着大师傅学手艺的刘巧儿,琇莹跟清妍说,这振远真是捡到宝了,有这样的媳妇把持着家,振远以后也定不会过的差了。

  清妍也很认可大嫂的话,这三舅舅三舅母挑媳妇还真是有眼光,像振远这样还脱不掉熊孩子气质的大小孩,也只有这样有成算的媳妇,才能管得住他。

  五天后,风尘仆仆的四郎和三舅舅回来了,怀里踹着几张房契。

  三舅舅给振远夫妇在海津镇买了一个两进的前铺后宅的铺子,还买了一个三进的宅子,总共花了两千六百两银子。

  三舅舅告诉振远夫妇俩,那个三进的宅子是作为杨家人来京城住的地方,现在先出租,振远夫妇俩现在可以在铺子的后一进住着,前面的铺子可以开个小吃食馆或面馆,像清扬在邗江县城里开的那样,别看不起眼,每个月至少也能挣二三十两银子呢。

  四郎也买了一个前铺后宅的铺子,与振远的铺子在同一条街上,只相隔两个铺子。

  四郎准备开个粮油米铺子,卖庄子里的各种粮食、榨的大豆油和花生油,还有腊味吃食等。现在庄子里因为有大豆的豆渣,养了十几头猪,去年做的腊味很受欢迎,今年准备再多养一点猪,也不卖肉,都做成腊肠、熏肉来卖,生意一定不错。

  这样,一是能把庄子里的产出变成钱,另一方面,也能跟振远的铺子有个照应。如果振远真的入伍,就是刘巧儿一个人在家开铺子,也不安全。

  看到三舅舅和四郎都在海津镇置业了,琇莹也有些心动。

  晚上休息的时候,她问博文:“文哥,你说,咱们要不要也置办些产业?现在手上的现银不少了。”

  琇莹算了算,除了分家的一万两,父母给的红封五千两,这次博文回来,又带了两千两银票回来,说是父亲给的分红。而到京城以来,大部分都是清妍四郎花的钱,还送了个庄子,平时吃用基本上就解决了,就是送年礼,也没花太多的银子。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花掉一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