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颍川郭奉孝,拜上

    在城门口处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后,闭目养神的荀彧听到一阵悦耳的铃铛声。
    循声望去,前方不远处一头挂着铃铛的小毛驴朝着许昌城而来,毛驴上倒坐着一个身着青袍,二十四五岁的男子,他的腰间系着一个暗红色的酒葫芦。
    “哈哈哈,奉孝,你可终于到了。”
    郭嘉,郭奉孝,号称鬼才的男人终于从冀州来到了许昌。
    荀彧赶忙迎了上去笑盈盈道:“我可是站的腿都酸了。”
    “怎么就你一个人?”
    郭嘉张望了一会,问道:“长文、元常、子绪他们呢?”
    这三人分别是陈群、钟繇和杜袭,都是颍川望族,同时也都是郭嘉的好友。
    “都是在我府上侯着呢。”
    荀彧低声道:“眼下国都新定,别让人觉得我们颍川一脉拉起了山头,到府上去说话也方便些,走吧。”
    牵着毛驴的郭嘉跟随荀彧入城。
    回到府上的时候,陈群、杜袭等人笑呵呵的拉着郭嘉入席。
    “奉孝,知你要来,我可是特地准备了二十年的紫金醇。”
    “哈哈哈,还是元常了解我。”
    尽管二人年龄差距二十岁,但在颍川这个从来不以年龄论高低的文儒圣地,像这种忘年交数不胜数。
    几杯酒下肚后,陈群感慨道:
    “奉孝,你素来足智多谋,在兵法上的造诣也已是登峰造极,日后在主公座前颍川一脉的大旗可就要靠你来扛了。”
    “这才几杯酒啊,长文你便醉了?”郭嘉笑道。
    “奉孝,其实文长说的还真不是胡话。”
    杜袭为郭嘉斟满一杯紫金醇,沉吟道:“典子寂的大名想必就算你在冀州也听说过了吧,我可以告诉你,他或许比你听到的,还要厉害。
    不怕你笑话,这一年多来咱们颍川这群兄弟绑一起,在辅佐主公大业上的建树也是远远不如典子寂一人。”
    荀彧没有开口,只是目视着郭嘉,眸子里的笃定印证了他们二人说的都是实话。
    自古文人相轻,可是在颍川这里,多数的士子都是比较大度的,鲜有因妒忌而贬低对方的行为。
    事实上,郭嘉没来之前,他们对典默也是服气的,毕竟人家玩脑子真就甩了他们几条街。
    问题是时间一久,坊间似乎有了一种传言,颍川士子绑一起也敌不过一个典子寂。
    这话可就让这些士子们无法接受了,哪怕一向好脾气的荀彧听了也觉得不是滋味。
    几人一番总结,颍川绝对不是没人可以跟典默抗衡的,他们所熟悉的便有两个人。
    荀攸和郭嘉。
    荀彧曾经给这位大自己五岁的侄子荀攸写过信,可惜人家到川蜀去游历了,仙踪不定。
    好在郭嘉这几年是在袁绍的手底下打工,于是几人一合计便写了信去给郭嘉。
    郭嘉早就看出了袁绍是个优柔寡断的主,难成大器,收到信后不假思索就骑着毛驴来了许昌。
    “来许昌前,我已为曹公备了份大礼,就等着你们引荐了。”
    坐在席上的郭嘉,弓着右腿,右手拍打着膝盖,一副智珠在握的从容。
    荀彧、陈群几人面面相觑,默契的扬起了嘴角。
    好哇,只要你郭奉孝出手了,那这场角逐胜败可就两说了。
    “来,奉孝,吃饱喝足休息好了,明日带你去见主公!”
    荀彧再次为郭嘉斟满酒杯。
    记得典默也是送了几份大礼给主公的,每一份大礼都直接或间接的壮大了主公基业。
    如今,颍川郭奉孝也有大礼,敢问主公纳否!
    翌日清晨,荀彧就拉着郭嘉来到了曹府。
    擦拭着惺惺睡眼的老曹打了个哈欠,和气道:“经常听文若提及奉孝乃胸怀韬略之人,想不到竟是这般年轻,颍川不愧是汇聚天下英才之地。”
    其实一直以来曹操对待博学多才的士子态度都是比较亲和的,说是礼贤下士也不为过,毕竟是能发布招贤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