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8章 第九十八章

    在等待皇上以及吏部对这批贡生的安排下来之前,郑立晏也并非就能闲着了。

    各种宴会必须得参加不说,因着与卫老的关系,他这个勉强算得上是卫老弟子的人,也得去拜见卫老曾经的门生,既是去表达卫老没有忘记他们,也是给自己积攒一些人脉。

    这就是背后有人的好处了。

    郑立晏有要忙的事儿,宋嘉然自然也有的。

    排在头一个儿的就是皎皎的婚事。

    因着时日有些赶,就得紧张锣鼓地筹办起来。

    她是想把皎皎的嫁妆给得足足的,就派人到处去搜罗好东西。

    做这些事的时候也不忘把皎皎带在身边,将各种管家理事的道理教给她。

    其实之前在云州的时候,宋嘉然也时不时放权让皎皎自己学着点,但事到临头,仍觉得不够,总是担心,她嫁到了方家后因为这些知识的不足被人蒙骗受了委屈。

    时间过得很快,八月份的时候,吏部的公告就下来了,新科贡士们各有去处,差些的被派到了穷乡僻壤做个芝麻小官,这辈子能不能回来得看运气。中不溜秋地就被丢到了六部历练——也就是打杂,运气好也能混出个头。

    而最前面的,自然都是好去处了。

    殿试靠前的,以榜眼为首,好几个进了翰林院,在里头带上几年就是皇帝近臣。其余的,不是被派到了重要的地方,就是外放了出去。

    和前头说的外放不同,这一批的外放,去的都是好地方,做的也都是实事,基本上去了之后五年的功夫政绩没什么大问题,就会被调回都城,然后做朝臣。

    方逾和郑立晏都在外放之列。

    方逾直接被派去了泉州州府陵广城做知府,官居从五品①。

    郑立晏自然是比不上状元的,他只是个正七品知县,而要去的地方倒是挺有缘分的,云州池定县。

    池定县管辖下有个小河村,郑立晏之前还去那找过小河村的村长呢,没想到兜兜转转,如今他要去池定县做知县了。

    吏部给的启程日期就在八月底,郑立晏上书陈情家中唯一的亲妹妹九月出嫁,希望能晚行一月,吏部那边也没卡他,很快就同意了。

    “我估摸着,还是看在卫老的面子上。”郑立晏想了一圈,吏部对他一个新人的告假这么爽快,肯定是有缘由的。宋父作为太医令,虽然与人为善,交际甚广,但到底官职不高,他又只是女婿不是亲儿子,人不一定给这个面子。

    程巨鼎也有可能帮他,可他建树都在军中,手也伸不到吏部去。

    郑立晏便想到了之前卫老来信,让他带着他的贴子去那些故交门生家中拜访一一。而吏部,曾经正是卫老掌控。

    “咱们去池定县肯定还是要经过云州城的,到时候备上一份厚礼,给卫老送去。”他何德何能,得卫老相助良多。

    “你与卫老之间,也就差个拜师礼了。”宋嘉然笑道。

    郑立晏笑着摇头,“我曾也提出过正式拜卫老为师,可他推脱年岁已高,没有精力再教导弟子。”但是,卫老对他的教导,和真正的老师也没差了。

    古代的师生关系是仅次于君臣、父子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话也不是说说而已。他明白卫老为何不收他为弟子,他在大夏的名声虽大,但也有不少政敌,尤其是皇权忌惮。

    郑立晏若真的成为了他的弟子,的确会得到很多好处,但同时,也会面临很多风险。

    正是因为知道这其中缘由,郑立晏对卫老更生感激。

    “只是嘴上不喊师父罢了,咱们心里把他当师父就是了。”在云州城时,逢年过节的节礼她从未断过,有什么好东西也会送到卫府中。

    甚至前两个月,皇上给卫姑娘赐婚,她也专门让人准备了添妆之礼,装了十几辆车送去了云州。

    “嗯。”

    郑立晏告了假,推迟了去池定县的日期,府里就开始布置了。

    在皎皎出嫁前,他们一家子还一起去宋父参加了宋时楼和张茜婷的婚宴。

    说来也是巧,皎皎与张茜婷的私交很好,之前张茜婷与曾家定亲,后又退婚,却没想想到又与时楼定了亲事,有宋嘉然这层关系在,两人以后也可常常相见。

    只是,皎皎怕是得跟着方逾去泉州了。

    “原本以为,你能在都城,遇到什么事宋家也可以帮衬,可是你跟着方逾去了泉州,什么事都得你自己解决了。”

    宋嘉然带着皎皎检查她的嫁妆。

    她心里有些难过,就跟嫁女儿似的,离成亲的日子越近,她就越舍不得。

    “方夫人不跟着你们一起去,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你上头没有人,后宅的事你可以做主,也不必伺候婆婆。坏的是,遇到了什么事,也没有长辈可以指点迷津。皎皎,你既然要和方逾成亲,万事都可以和他商量。夫妻本就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