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9章 对错错对

    说说笑笑间到了酒店。

    袁秋萍到吧台开房间,陈海生看着徐磊道:“开两间房吧,节省费用。”

    袁秋萍开了两间大床房,把房间钥匙都给了陈海生。

    陈海生扔给徐磊一把,坏坏地笑着:“抓紧时间洗洗,一个小时后到餐厅吃饭。”

    徐磊背着自己的背包,又一手主动提过柳茜的背包,算是给柳茜解了围。柳茜只好跟在后面走。

    进到房间,袁秋萍刚关好房门,陈海生放下背包,二话没讲就抱起袁秋萍放到了床上。袁秋萍挣扎着提醒他先洗洗澡,陈海生只顾动作不言语,袁秋萍一开始被动应付,渐渐地被陈海生撩拨得呼吸急促浑身火烧火燎,两个人紧紧地抱着揉搓在了一起……

    重新穿戴整齐,两人来到餐厅。徐磊和柳茜也是刚刚到达。

    这时候陈海生才仔细地打量着柳主任,眼前一亮。柳茜换了一身青春装,刚洗过的湿湿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喷洒了淡淡的香水,很是青春妩媚。一双明亮无邪的丹凤眼,下巴翘翘的十分圆润,圆圆的弧线优美的身材,浑身上下散放着青春的气息。

    本来就挺拔的身材,亭亭玉立中透露出一股子放纵的野性难寻的味道,开始替徐磊担心能否驾驭得了。

    次日,四人驾车向大理进发。先是陈海生开车,袁秋萍坐在副驾驶,为了不影响陈海生开车,她一直静静地望着车外迷人的景色。

    乍暖还寒的大地,已经一片郁郁葱葱。路两旁没有人为开垦过的农田,一小块一小块地往后飞着,勾起了袁秋萍孩提时代的回忆。

    记忆中老家的田地,像棋盘上的格子,每家每户独立的耕种收获。每块田地都修理得整整齐齐,那可是农家人祖祖辈辈的希望和聚宝盆。

    她的童年时代,小学初中都是在念书、割草、喂猪、养鸭养兔子,帮助家人种地的记忆中度过的。

    重男轻女的家风,两个弟弟从小到大,除了玩就是玩。母亲父亲成天在地里劳作,家里也一直就是维持不挨饿的境况。

    她的高中生活,是在当时的润水公社唯一一所高中——润水中学度过的。

    离家十几里路远,一周回家背一次干粮,煎饼咸菜疙瘩伴随了她两年的高中生活,不多的白面细粮蔬菜鸡蛋都留给弟弟们了。两年高中她努力地学习,但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好不坏,想提高一个名次都难于上青天,她一直排在班级的中游水平。好在高考那年她发挥出色,考出了她学习生涯中最辉煌的成绩,被临庆市下属的一所粮油学校录取。

    学习的兴趣和精力,似乎都已在高中阶段灯枯油尽,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也如愿地回了老家——以前的润水公社现在的润水镇粮所上班。她又重复起了上班、回家种地的老套的生活。

    生活像肥皂泡一样,刚刚看到希望就破灭了。

    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粮站改制解体,一夜之间成了粮站主任自家的粮所。连上学的学费都没赚回来就宣告失业。烦闷悲愤彷徨凄凉过好长一段时间,还得挣钱养活自己养活老人,于是开始不断地找工作换工作。

    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在镇上的一所初中做代课老师,今天教数学明天教语文后天教历史,工资也只有正式教师的一半。即使这样她也是感觉很满足,一直憧憬着转正的那一天。

    其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本校的一位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语文老师。丈夫性格木讷,可他教的班级每每考试成绩总是最好的。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周六、日回到他们的爱巢——学校旁边的租住屋,也是抱着厚厚的一摞永远批改不完的作业。丈夫除了一门心思上课外,啥都不会做,啥都不去想。很少跟人交往,更不善跟领导汇报,一直也没有混上个一官半职。

    但是短短的不到两年,却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因为租住房被收回去做了超市,她和丈夫想来想去,用攒的钱加上借的几万块钱付了首付,贷款买了一套9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住房。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扣完贷款剩下的刚够生活费,结婚几年了连孩子也不敢要。

    又挣扎着苦熬了几年,她实在也看不到代课老师转正的希望,一咬牙辞了工作,应聘到临庆一家刚成立的保险公司干起了保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