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五章 买人

    第九十五章买人

    从那天开始,杨铁根就真把姚氏供了起来,啥活都不让她干。

    连饭都不让她做了,自己也开始和杨铁柱那样学着做饭起来。

    乡下人家虽然没有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但是男人都是不进灶房做饭的,杨铁柱两兄弟这样,也说明两人的媳妇改造的好,而且男人也知道心疼媳妇。

    姚氏不干活了,小作坊那里就紧张了起来。

    杨铁柱每日也不在屋里帮忙带孩子了,也去小作坊那里帮忙。

    可是他毕竟是个男人,平日里自己身上事儿也多。

    例如晒辣椒、胡椒、花椒之类的,还要忙着调制十三香,做送到酒楼的凉菜。

    现在天气不热了,冰倒是不用做了,但是事也不少。

    小作坊那边成日里指着杨氏、周氏还有姚氏三个主力灌制腊味鲜,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这么一来,更是忙得厉害,直接供货都成问题了。

    杨氏还有周氏为了不影响供货,晚上都不带歇的,非要把腊味鲜灌制好了再回家休息。

    杨铁根和夏大成送完货,也都去帮忙打下手。

    林青婉也是清楚那边的情况的,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请人。

    可是到哪儿去请人呢?

    他们这点生意一直瞒着村子里其他的人,一来是想藏富,二来也是不想让一些无聊的人成天惦记着。

    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想把手艺外漏,毕竟腊味鲜这东西制作也就图个稀奇,别人仿制不出来。

    你以为没有人琢磨这个吗?

    林青婉相信他们供货的这几家酒楼都琢磨过,这东西虽然不昂贵,但是每天能卖出多少,酒楼可是心中有数的。

    一天需要的不多,但是什么东西都禁不起长年累月。

    没人嫌钱扎手,谁都不例外。

    只是他们找不到可以把猪肉弄进去,又可以直接吃的‘容器’。

    杨铁根买猪小肠虽然不是什么隐蔽事儿,但是林青婉相信他们一时半会儿琢磨不出来怎么剥制肠衣。

    当然,就算肠衣可以弄出来,她手里还捏着最关键的十三香的配料。

    林青婉想了又想,总觉得不放心。

    最后干脆不想了,直接拍板不请人买人。

    这里可是封建社会,人口是可以经过买卖的。

    林青婉是怎么来到落峡村的,她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

    林青婉把想法一说,夏大成也是挺赞同的。

    买人比请人好,身契往自己手里一捏,挑人的时候注意一下要挑老实的,其他的就不用操太多心。

    这件事林青婉就交给夏大成还有杨铁柱去办,至于谁出钱,肯定是林青婉这个‘大户’了。

    林青婉家的钱都是她在管,这并不是一个秘密。

    随着生意做大,钱赚多了,每次杨氏他们开玩笑都会说林青婉现在是个‘大户’。

    林青婉喜欢留他们吃饭,也是因为大家都忙想图省事,直接她做多些,大家一起吃完了事,也可以回去都好好歇歇。

    刚开始留他们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推,推不过才吃。

    后来吃习惯了,杨氏都会开玩笑说,行,咱们今天吃‘大户’。

    当然,这都只是玩笑话。

    事情一定,夏大成就和杨铁柱去了镇上找牙侩买人,可是去了两趟都没有碰到合适的人选。

    虽说把身契一捏就不怕人蹦跶,但是大家的一致意见都是要挑好的,至少人要干净实在最好老实点的。

    毕竟他们现在也称不上什么家大业大,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小作坊,以后大家吃住都会在一起,选老实些的还是放心一点,最好是庄稼人,这样干活不墨迹。

    林青婉也觉得这种想法很对,家里还有个小奶娃儿,买个心眼不正不能干活的回来可不行。

    连着去了两趟都没碰到合适的,林青婉不免有些气馁。

    正准备想说算了,这人不买了还是想想法子请人吧。

    杨铁柱又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领了一家子三口回来。

    这一家三口是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个14、5岁的男娃。

    三个人都是面黄肌瘦,神情畏缩,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一看就是庄户人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沦落到卖身的地步。

    林青婉知道一般像这种不好的‘苗子’,在人牙子手里都是会被磋磨的,经常吃不饱饭,更不用说经常被人牙子非打即骂了。

    她当初在钱牙婆手里呆的那些日子,钱牙婆手里也带过类似这样的人,在车队的最后几辆车。

    她们还能有马车呆,风吹不到雨打不到,这些苦力就只能呆在用木条钉的木笼子里了。

    一个笼子能关好多个,别说躺了,能让你坐着就不错了。

    当初她也是自身难保,看到这一幕除了触目惊心,也没能有别的其他情绪了。

    杨铁柱把人带回来后,林青婉就把他拉到一旁问了经过。

    她这才知道这一家三口为啥会卖身为奴,原来这家人都是靠南方一个村子的庄户人家,平时日子虽然过得贫穷,但也还过得去。

    谁知道今年南方那边发大水,一夕之间,什么都淹了。

    村里哀鸿遍野,死了不少人。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这一家三口中的小的,患了重病。

    没吃没喝儿子又患病,没办法,这一家三口只好把自己卖给牙侩,想混口吃的顺便还能拿到卖身银子给儿子治病。

    最后儿子的病是好了,一家人也失去自由了。

    不过当时签身契的时候,说好是一家三口不能分开,倒也一家人没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