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五章 岛上日常

    翌日早上,用早膳时梁祯提起想带暥儿去拜祭自己父亲,祝云瑄正抱着暥儿在给他喂粥,听到梁祯说的,抬眸瞥了他一眼:“想去便去就是了……”

    梁祯笑了一笑:“怕陛下会觉得不好带小孩子去那种地方,陛下同意就行。”

    “……暥儿既然叫你父亲,去拜祭祖父也是应该的。”

    梁祯眼中的笑意加深:“好。”

    萧君泊的墓地在岛上西南边的山上,一小块山地全部用作了坟地,这二十多年岛上陆续有人去世都埋在了这里,萧君泊的墓地也只占据了很小的一块,并不突出,石碑是梁祯亲手立的,被擦拭得十分干净,正中间刻着“先考萧大人讳君泊”,左下角刻着“不肖子萧念泣立”。

    碑上还有一篇墓志铭,记载着萧君泊的生平,他流落海外这二十多年都未再续娶,妻子一栏只有梁祯和他爹爹的名字。

    梁祯将祭品一一摆放至墓碑前,点燃了纸钱,祝云瑄站在他身后默默看完了那篇墓志铭,萧君泊悲壮的一生仿佛在眼前走马观花而过,叫人唏嘘不已。静默片刻,他抬手按了按懵懵懂懂的暥儿的肩膀,提醒他:“好孩子,跪下给你祖父磕个头。”

    暥儿听话地跪了下去,在坟前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响头,梁祯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拿了一串元宝纸钱给他,握着他的手扔进了火堆中。

    祝云瑄则亲手端起了祭酒杯,在碑前洒下了三杯酒。

    拜祭完先人,他们便下了山,祝云瑄的心情还有些沉重,倒是梁祯语气轻松地主动与他提起,他爹爹的尸骨就埋在沅济寺后山的山脚下,他从前的庄子旁,当年是沅济寺的住持帮他爹收的尸,他只盼有一日能将他爹与父亲合葬到一块,好了了他父亲的遗愿。

    祝云瑄微怔:“……为何你之前从未提过?”

    梁祯摇了摇头:“当年老住持怕先帝找到我爹的遗骸,连墓碑都不敢给他立,一座无名的坟包而已,有什么好提的。”

    “所以你在那里建了个庄子,其实是为了给你爹守墓?”

    梁祯叹道:“是啊,可惜庄子已经被收缴了,原本离京的时候我有想过把爹爹的尸骨一块带走,只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他已经入土为安多年,何必再惊扰他,便托了老住持继续帮我照看着,没曾想会在南洋这边碰上父亲。”

    祝云瑄的目光飘忽了一瞬:“庄子还在。”

    “嗯?”

    祝云瑄敛了眼中情绪,告诉他:“庄子……我没叫人动过,都还是原样子,也没赐给过别人。”

    梁祯轻声笑了起来:“那就好。”

    祝云瑄有一点尴尬,岔开了话题:“你后来的名字,是你父亲取的?”

    “嗯,”梁祯嘴角噙着笑,与他解释道,“早在当年父亲奉命出征之前,就给还在我爹腹中的我取了这个名字,他说无论是男孩女孩都能用,他那时已经知道自己去了就再无可能回来,这个名字,算是留给我爹的最后一点念想吧。”

    说起这些往事时,梁祯的神情中已再无半点从前的阴郁和晦暗,只有藏在笑容背后的那一抹并不明显的惆怅,祝云瑄知道,他是彻底放下了。

    见祝云瑄神色恍惚,被他牵着的暥儿又一脸茫然仰着头不停看他们,梁祯无奈一笑,把孩子抱起来,问祝云瑄:“陛下想不想去看看这海岛上的军营?”

    祝云瑄恍然回过神:“……可以看?”

    “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梁祯领着他们顺着另一条路上了旁边的山头,这岛上的山都不高,两刻钟就到了山顶,山后面的景象尽收眼底。

    原来在这山后竟还有前头一半大的地方,列队整齐的兵丁就在这里操练,海边的码头上停了约莫二十艘船,虽远不及大衍的水师,也着实叫祝云瑄震撼无比。

    梁祯道:“当年父亲带了最后仅存的一千人来这里,加上在这岛上长大的孩子,和这些年接收的从南洋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人,现在这支队伍已有近三千人。”

    祝云瑄皱眉:“逃难过来的人?”

    “对,南洋现在许多的地方都被那些番邦人给占据了,有实在活不下去的,便想往外逃,我们也不是什么人都收,收下的这些至少品行得过得去,要不进了外头的探子来岂不得不偿失,他们大多数都是本朝甚至前朝就从闽粤一带来南洋讨生活的中原人,与我们也算是同根同气。”

    祝云瑄的目光落在那些船上:“这里这么多船和船上的火炮都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