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4章 第一个开工项目

    这些歪七劣八的木料就是当做烧柴,大家伙都嫌费事,在粉碎机强大的铁齿面前,乖乖的变成了一块块破碎的木渣,甚至连里面的水分都被挤压出来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大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操作方法,就是把那些比较大块的木渣和碎屑,再次放入投料口内,通过二次反复的分岁之后,变成了最大只有小手指头大小之后,这才能够成为粉碎成锯末的原料。

    这些木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晾晒,将其中多余的水分晾干,一部分直接出售给附近的养殖场,用作牲口棚内的底料,剩下的则是进入精细粉碎机里面,将其粉碎成细细的锯末。

    没有几天的功夫,光是养殖场就售出了足足有将近两百袋的木渣,一张张的大红票子放在老支书的面前,让他不由得热泪盈眶,这么多年来,这是董家洼第一次见到回头钱儿。

    虽然只有不多的几千块钱,这也是董家洼村集体自己赚到的。

    桑光勇自然也是很高兴,不过他同样知道这个项目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等公路施工范围内的木料清理干净之后,就没有了合适的原料来源,虽然董家洼周围的山岭上都是一些草木,这些可都是受到严格保护的,除了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之外,其他的树木是谁也不敢动的。

    眼下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先把手头上可用的原料消耗完再说吧,根据伐木队这几天的进度和看法的数量来看,这件事情也能够坚持一段时间,怎么的也可以在公路修通之前,让这台机器不闲着。

    看着这机器有了收入,村民们干活儿的劲头就更足了,源源不断的将这些“废柴”都送回到了董家洼。

    对于桑光勇而言,这个木渣项目仅仅是修路工程的一个附加品而已,他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公路建设工地上,毕竟早一天让公路贯通,董家洼的扶贫工作才能够真正的走上正轨。

    自从公路建设大会战开始以来,桑光勇就马不停蹄的在南苑乡、董家洼和施工现场来回的忙活。

    每天早晨他从董家洼出来之前,先要看看前一天村里“加工厂”的产量情况,要记录清楚,还要在木渣或者锯末粉碎晾晒之后,派专人送各个养殖场和菌包公司那边去,董家洼的临时仓库没有太好的干燥设施,一旦存放的时间太久,很容易会受潮发霉,这样的东西人家是不要的,即便拿回去烧火大家都嫌费劲。

    叮嘱了村里人小心操作之后,他就坐上村里前往工地的四轮车到放线工地上,看看工程进展情况,顺便看孙晓这边儿有没有什么需要,然后将工程的进展变化汇总,中午的时候到南苑乡向郑国豪汇报,有时候还得到县里,给郝东源报告一下工程进展。

    他这一天天忙活的要命,丝毫看不到多少清闲时候。

    相对于桑光勇的忙碌,孙晓带领的勘测队速度更快,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整条公路的控制范围几乎都已经确定完毕,就剩下从雀儿凼到合掌口附近的这一段艰险路段了,这一处路段根本没有可走的路线,甚至连羊肠小道就没有,面对这里到处都有将近90度的悬崖峭壁,勘测队陷入了寸步难行的困境。

    孙晓跟指挥部商量了一下,决定先让施工队在附近修一条便道,暂时打通前往董家洼的道路,这样也便于其他工程的开战,只是这样一来,砍伐队的工作就要加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