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章 青春

    那天聚餐之后,褚江鸥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不但没有再找过张潮生,就连张潮生给他微信留言,他也不回。

    也许他知难而退,返回美利坚了吧,张潮生暗想。其实他很清楚两人的关系如此尴尬,无论是面见或者联系,对彼此都是一种折磨。

    世间唯一可以对抗烦恼的,除了死亡大概就剩下了忙碌。

    人一旦跳入忙碌的洪流中,不但会忘记时间,甚至连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抛诸脑后。张潮生就是这样,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老同学,以及两人之间充满矛盾的同窗情谊。

    他现在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dc-1的商用。

    dc-1从外形上看更像是一只手套,而且是那种款式新颖的无护腕式手套。dc-1是大潮开发的第一款产品,不但凝聚了初创团队的心血,还是张潮生少年时代梦想的载体。在当初研发dc-1的时候,张潮生就是奔着帮奶奶那样的帕金森症患者治好颤抖的手而努力的。

    现在五年过去了,dc-1原型机越来越成熟,在实验环境下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动态平衡,实时矫正以及辅助力量输送等关键功能。然而,就像褚江鸥说的那样,一款原型机从研发到商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dc-1的动力系统。要想让dc-1长时间的起到应有的效果,它就需要持续、稳定,甚至是强劲的动力保障系统。然而,dc-1要帮助的对象是体能偏弱的老人,而且还是手部患有痼疾的老人,这样的人的一只病手最多能承受多大重量?虽然dc-1的整体重量一再减轻,但是基本的动力系统显然是没办法再压缩了。

    另外,重量往往和体积紧密相连。dc-1的外形既然是一只手套,那么动力系统也必须和整只“手套”高度融合。也就是说,动力系统看起来不能突兀,不能和“手套”格格不入,它必须像“丝线”一样编织在这只手套里。这就要求dc-1动力系统的体积要小到极致。

    最后,动力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要想在重量和体积都受限的小型载体上,平稳、安全的输送动力,并且拥有超过12小时的续航能力,几乎是一个难以攻克的课题。

    唐代诗人李白有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张潮生感到自己也是在“蜀道”上艰难的跋涉着。不过,他相信天下没有走不完的路,只要兄弟们团结一心,咬牙坚持,dc-1的商用还是指日可待的。

    2014年6月3号,端午节假期刚过,第一天上班。

    那天艳阳高照,无数的水气不断的向上蹿起。

    把窗户全打开,依然有些憋闷。远处飘来的花香已经没了当初沁人心脾的味道,闻起来多少有些甜腻。高科技园里很难再看到在地上或者枝头蹦跳的鸟儿了,它们大多数都藏进了树冠里。不知名的虫子在地底下的叫声越发的响亮,仿佛在拼命的宣示着自己的主权。

    夏天来了。平洲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季节。

    “能和你聊聊吗?”

    张潮生刚坐下,薛彦东推开门走了进来。

    “当然可以了,干嘛这么严肃啊。”

    看到他绷着一张脸,张潮生有种不祥的预感。

    “其实我知道前年你欠我们的工资是怎么发下来的。”薛彦东屁股刚挨上沙发就说了起来。“你把那辆改装的摩托卖了,是吗?”

    张潮生没说话,从办公桌后走了出来,坐在了薛彦东对面。

    “我还知道你把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而且还卖了另外几样东西。”薛彦东低下了头:“这些不算什么秘密,其实大家都知道。”

    “是,我也没打算向大家隐瞒的。”张潮生挤出一丝笑,轻轻咬了咬嘴唇:“东西没了可以再买回来,兄弟要是散了,事情就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