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乔迁宴

    第31章    乔迁宴

    看完了古建国家的新房,毕老太太和古老爷子都觉得挺满意,开口直夸三儿子这房子盖得好,虽然钱是花的多了点,但到底是都用在了实处,这钱算是没白花的。

    老人家的感触会格外的不同也是有原因的。

    不说二老,就是白敬龄,他们都是从战火中走过的人,从一无所有甚至家国都有可能被倾覆的时代走过来,一路看着国家一步步地建立,慢慢的好了起来。

    而自家的孩子,相比起他们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个年岁,也算得上是有吃有喝有学上,现在还都有了工作,各家的生活过得也越来越好了。

    眼看着自己的孙辈们能住在这样好的房子,在这样好的环境里长大,作为老人,总是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人不都是这样吗,尤其是重视血脉亲情的华国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一辈儿比一辈儿人过得好,这比什么都叫人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

    古家老两口对这房子很满意,尤其是对那两个室内的卫生间。

    这些设施都让住惯了农村的老两口自己都有点儿跃跃欲试,想着什么时候方便了,就来儿子这儿住几天了。

    古建国看出父母的满意,自是愿意他们来多住些时日的。

    不过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明天的乔迁宴。

    宁荣薇现在身子重,干不了厨房里的活,顶多就是帮着打打下手,主力还是得靠着两个老太太。

    毕老太太把东西放下后就进了厨房,跟着白敬龄一起张罗起明天要用的食材了。

    毕竟这乔迁宴算得上是儿子闺女儿家的大事儿,可得热热闹闹地给办好了才算是有好兆头不是。

    俩老太太是忙活上了,这边古明妍却被放学回到家的古明新和宁致远俩哥哥给围了起来两人兴奋地跟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各种趣事,还有关于新家的种种好处等等。

    可以看出,家里的孩子们对于爷爷奶奶来自己家,尤其自家妹妹也回家了的情况,那是相当兴奋激动滴。

    刚刚安抚好自家双胞胎和宁致和这三个哥哥,让他们小点声儿的古明妍……

    那种熟悉的被人当猴子的感觉又回来了,嘤嘤嘤。

    虽然这么多人住在一起是很好啦,可这太热闹了还是让她一时半会儿的很是不适应。

    第二天很快到来。

    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古家已经满满当当的全是人了。

    大人们还能聚在一起相对平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可一帮已经长大了一些的半大小子们,在看到之前没见过的房子的样子后,也不知是兴奋啊还是怎么的,反正就是满屋子满院子的乱跑开了。

    幸好古明妍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就叫了老爸在大家参观完房间后把除了三个哥哥外的卧室都关上了门,只留了哥仨的房间任由这些小子们去疯玩疯闹去。

    亲戚们倒也不会觉得这样做有啥不合适,又不是关上门不让人瞧,只是毕竟这是新房,家具被褥啥的都是干干净净的,小孩子们又不懂事儿,到处的捣乱弄得脏兮兮乱糟糟的也不合适,自家又不是恶客上门。

    再加上老三媳妇这么大的肚子也不好收拾屋子,少不还得古建国和人家娘家妈上手,真要是弄得乱七八糟的,那自家也不好意思啊不是。

    倒不是说这些孩子们没礼貌什么的,只是小孩子本就人来疯,这么多人在一块就是再矜持如宁致远,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嗓门,说话声音也生生地比原来高出几个度来。

    一群小盆友那是完全疯疯闹闹的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了。

    再加上孩子们都有的好奇心,看到新鲜的东西都忍不住,古明妍是怕他们在自己和老爸房间翻出什么东西出来,那到时候自己做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婴儿房里白敬龄的一些东西都已经搬进去了,别人不好进去乱动。

    客房里什么也没有,他们也没兴趣。

    所以就留哥仨的房间随便你们造吧,反正看着他们仨也是一副傲娇的样子,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给兄弟们展示展示,那回头就各自自个儿收拾烂摊子去吧。

    快到正式开席的时候,大家之前都没想到能来的客人——宁荣臻和周晓淳,也带着礼物上门了。

    他们夫妻俩也是专程凑了假期赶来参加这次的乔迁宴的,既是为了祝贺妹妹妹夫一家,也是为了看看母亲和儿子现在的居住环境。

    毕竟三人都已经搬过来几天了,自己两口子作为儿子媳妇和当爸妈的,却都还没来看过,也着实不像个样子。

    宁荣臻和周晓淳两人来这边之前,已经跟着古建国和白敬龄在自家那边转着看了一圈了。

    宁荣臻看着房子心里觉得特别满意。

    房间格局这样好,而且光卧室就有四个,不但自家俩儿子可以一人住一间,连自己两口子回来也有独立的房间可供使用。

    再加上厨房、卫生间和客厅什么的都很齐全,一看就知道古建国是用了心的了。

    之前他们两口子答应让母亲带着儿子住过来的时候,想着毕竟当家的是妹妹妹夫,自己也不好提什么要求,就什么都没说,想着古建国和宁荣薇做儿女的怎么都不可能让母亲受委屈就是了。

    他们自己没什么要求和期待,但现在看着这房间,着实没想到这环境能这么好,远远超出了宁荣臻的想象。

    要知道就连白敬龄省医院那边给分的房子,也就是环境好一点的筒子楼罢了。

    那边的房间也就是两个,比之前古建国筒子楼那个家能大上一点,但条件也就那样,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之前家里一直是孩子奶奶带着小孙子睡,大的宁致远自己一个房间。

    等宁荣臻两口子回去了再换过来,大的跟着奶奶,小的两口子带着睡。

    虽然这样是折腾了点,但也就是偶尔的事情,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方便的。

    现在这新家这样的格局,家里人再不用来回的倒腾了,各自都有了房间,简直就是一步到位。

    怪不得看着母亲和儿子们看着都挺满意高兴的呢,环境又好,还有人给作伴儿,想来住着的确是挺舒心的了。

    宁荣臻想着这样的话,他也就没啥好不放心的了。

    等古建国回去招呼客人后,两口子就跟白敬龄商量,要不要把这房钱算一算,给古建国把自家的这份建房钱给出了。

    毕竟这房子一看花费就不小。

    虽然都知道这房子是古建国的,以后也是算做纺织厂单位的房,严格来讲跟自家是没什么关系的。

    但毕竟自家在这儿要住的话,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

    单看这环境,单独分的院墙,家具地窖什么的无所不有,用后世的话说简直就是拎包入住的精装修房子啊。

    自家怎么好意思一分钱不掏,从上到下一家三代人都白住人家的啊。

    白敬龄听儿子媳妇这么说,心下也是觉得满意。

    毕竟这不是自家的东西,得到好处了,想着还给人家的想法总是不错的,总比占着便宜还装不知道的要强。

    其实她搬过来看了环境后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当时她就跟女儿女婿两口子说要把建房的花费算一算,自己跟他们平摊了,尤其还是在她知道女婿跟家里人借了钱的情况下。

    她想着自己把钱出了,帮着分担一些,也好叫女儿把钱给婆家的妯娌姑子们都还了,能不背债就尽量不要去欠这份人情。

    古建国对丈母娘的提议当然是拒绝的。

    别说他盖这房子花的钱他自己完全能负担得起,就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宁愿自己想办法借钱也不能要丈母娘的钱啊。

    毕竟人家又不是没房子住,非要跟自家住在一处。

    说到底住一起主要还是为了互相有个照应,自家还指望着丈母娘给帮着带孩子呢,没听说找人帮忙还得让人家自个儿出钱的道理。

    这样跟白敬龄一说,边上宁荣薇也在边上帮着劝。

    知道自家妈妈是顾忌自己可能要欠婆家钱,做人儿媳妇的不好做,宁荣薇就赶紧解释,直说自家有钱,另外借钱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白敬龄是不知道女儿家的家底儿有多少的,她听这话也只当是古家二老给儿子帮忙了,既是这样的话,那自己这个做丈母娘的就不好再多掺和了,不然叫老古家认为自己是看着房子好,想出点钱把房子给占了,那就不好了。

    白敬龄这会儿就跟儿子儿媳解释,告诉他们古建国不会要钱,咱们也不好掏这个钱,毕竟出了钱了,归属问题就不好说清了。

    她知道儿子是觉得亏欠妹夫家的,就说:“你俩工资都不低,供应什么的也不错。

    在单位又基本没什么花销。

    要想还你妹妹家的人情,以后给致远和致和准备什么东西的时候,也别忘了你外甥们那里就行了,有什么多想着他们,给多备上几份也就行了。”

    说完,白敬龄歇了口气儿又接着道,“我这里什么都不缺,自己也有退休工资,你们就只管管好自己就行了。

    以后逢年过节的,要是有什么好东西了,只管往你妹妹家送去就是了。

    都是自家人,他们吃用了,都是你的血脉亲人,咱们也不会觉得吃亏了,你说对不对?”

    宁荣臻听自己母亲的话,也觉得很是在理。

    关乎到房子归属的问题,这下自己倒是真不好强行给钱了。

    至于亏欠的,平常自家给孩子准备什么,多准备几份送过去也就罢了。

    但是自家也不能就说什么就都不管了,他准备回头跟妻子商量商量,把两人的工资多交点给母亲。

    自己和媳妇长时间不在身边,即便是给准备东西,那也是有限的。

    还不如多给老人一些钱,她自己手头上能松快点儿,遇上什么好的了,直接给孙子外孙的都置办了也是便宜。

    事情商量好后,夫妻二人连带着白敬龄就都跟着来到了待客的这边房子。

    两口子跟古建国表达了谢意。

    古建国看他们并没有提要给他钱的事情,想来也是丈母娘刚刚已经把自家的想法跟他们都说清楚了。

    古建国知道这两口子是觉得自家照顾老人孩子,还提供了好的环境给他们,是占了自家的便宜了。

    但真要说起来,大家都是亲戚,本就说不清是谁欠了谁的,各自尽到自己的本分和责任也就行了。

    至于什么谁亏了谁占了便宜了的话,很是不必再多说多计较的。

    刚刚他看了二舅子给自家上的礼,水果罐头、麦乳精、百货公司里卖的高级糕点、一条烟、两瓶子酒,甚至还有一小盒巧克力。

    这些东西如今要都弄来也不是容易的,尤其是那盒子巧克力,这都得是在京都、海市这些大城市里的大商场,用外汇卷买才行,是着实不容易得的。

    古建国估计这些东西想来也是别人有相关的门路,买来专门送给二舅子的,然后自家这边办喜事儿的,夫妻俩就再转送给自家的了。

    古建国想着,自家这房子是不可能要他们的钱的,但这既是人家给上的礼,尽管贵重了些,那也是可以收下的。

    想来自家只有把东西收下了,他们才能安心一点吧。

    要说以后还要给自家这边送东西,那自家应下来也就是了。

    都是给孩子们的,又是亲舅舅舅妈的,两口子又是有能力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那拿了也没什么的。

    反正自家也不会亏待人家的两个孩子就是了,肯定是自家几个孩子有啥,也要给人家孩子准备一份的。

    既是放在一起养的孩子,致远和致和两个的父母又常年不在身边,本就会比自家那些没心没肺的要敏感一些,因而也就更不能在吃穿上区别对待了,不能叫孩子们觉得在这上头有了多寡不平。

    这些想法也就是跟二舅子招呼的时候,在古建国的脑子里快速的过了一遍也便罢了。

    作为今天请客主家的古建国,现在还有更重要的要主持今天宴席的事儿要办,且顾不上别的小事儿呢。

    这会儿客人们都到齐了,饭菜也都做好了,就净等着开席了。

    今天人多,客厅里坐不下,就把厨房门打开在里面也摆了一桌,孩子们在里面这一桌吃就行。

    其实本来是可以把桌子移到院子里在院子里吃的,还能显得宽敞些。

    但是一个是放在前院儿比较打眼,后院的话距离远来回的端菜不方便,吃完了也不好收拾。

    所以最后大家决定还是关上门自家吃吃喝喝得了,在屋子里门一关,大家有什么话也好说不是。

    古建国今儿个那是相当的高兴啊,端着酒给众人满上,举起自己的杯子,站起来就发表了一通‘都是大家的帮忙,在这里谢谢大伙。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

    欢迎丈母娘一家搬到隔壁。

    以后家里地方大,爸妈哥哥姐姐妹妹的你们都常来啊’的演说云云。

    然后就见他仰起头,一口闷了酒,接着就豪气地宣布大家可以开吃了。

    饭桌上是摆的满满的菜,羊汤烩菜,白萝卜炖羊肉,青椒炒羊肉片,红焖羊肉,土豆烧茄子,凉拌三丝,清炒油菜,咸鸭蛋,主食是羊肉汤烩面片儿。

    一桌子菜很是丰盛。

    饭桌上大家吃的也高兴,聊得更是热闹。

    古建国还把这羊肉的来历又给大家讲了一回,听他说完的众人都是直说他运气好,反应快应变力强等等夸奖的话。

    接着又说起这房子,这个说格局设计的好,那个夸朝向也不错,人住着肯定舒适方便这些,反正就是自家人之间各种不要钱的吹捧。

    古建国听着亲戚们说的好听话,也没有什么谦虚推让的,倒是都高兴地接受了人家的夸奖。

    毕竟今天他是主人公,为了这房子,前前后后从发愁焦虑到上下联系再到最后出钱建造,他也着实是累的个够呛,整个人看着都瘦了一圈儿,所以对着这些好话,他自认他自己还是受得起的。

    酒席就在这种你夸夸我,我再夸夸你的和谐气氛中愉快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