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7章 楚子风

    第67章    楚子风

    下定了要去下乡的决心的周天宇,对周晓淳两口子解释道:“姑姑,姑父,不是我死要面子不接受你们的帮助,这么多年来我不是一直都在受着您和古叔叔家的照顾嘛,我自然不会多在意这个的。

    只是,现在的情况是我被个疯子给盯上了,你们也看出来了,这人就是见不得我好。

    我知道您和姑父古叔叔他们最近都在帮我联系单位,我也相信依靠你们的人脉关系,给我安排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

    周天宇的话还没说完,周晓淳就着急的接到:“既然你知道我们有能力,那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别再说什么下乡不下乡的话了,只管去好好复习,等着我们通知你什么时候去参加考试就行了。”

    看着妻子格外的激动,宁荣臻赶紧劝道:“孩子知道你的心思,你先别着急,且先听天宇把话说完,孩子这么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的。”

    周晓淳被丈夫劝下,一时也不说什么了,跟着宁荣臻一起,听周天宇继续道:“我知道你们帮我找到个工作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是我总是得要去考试的吧。

    现在赵二这混蛋算是盯上我了,难保我再去考试不会被他再写举报信给人家单位。

    那这之后不好的结果就是我还是像现在一样不断的被单位拒绝,更不好的就是我若真的靠着关系进去了,那谁知道这疯狗会不会更张狂的举报咱家以权谋私暗箱操作什么的啊。

    那到时候,不就是连着还会坑害到姑姑你们,还有古叔叔他们,甚至连带着给咱们帮忙的你们的那些朋友,不也有可能被牵扯出来吗。

    我受了家里这么多年的照顾,让我眼看着你们因为我受到连累,我是一万个也不愿意的。”

    听到侄子说担心家人被他牵连,周晓淳一时心里感到无比的酸涩。

    这孩子明明这样的好,这么会为了别人着想,怎么就有那么个神经病,非要跟他作对呢。

    其实宁荣臻夫妻二人,甚至包括古建国在内,怎么能不明白周天宇的这些个顾忌呢。

    要是他们自己有能力决定招工的事儿,便是被赵二那些人举报质疑了也不会觉得怎样。

    但偏偏今年纺织厂不招工,而兵工厂对这些事儿则更是敏感,那就意味着他们若要帮孩子找工作,必然就得靠着人脉依靠朋友的关系了。

    这样一来,难说日后不会牵连到这些朋友。

    尤其是古建国,帮人找工作这事儿对于他来说其实不算什么,尤其是他平时能接触到的各个单位工厂的远比宁荣臻他们多的多。

    只不过是考虑到不好牵连朋友,加上最近也有友人给他递了消息了,说是在市委去开各大工厂的交流会的时候,有的领导还露过周天宇的名字给交好的其他厂的领导,就是提醒人家不要招这人,免得给自己找麻烦云云。

    这情况古建国只在自己家里说起过,古明妍也在边上听到过一句半句的。

    对于这个消息,古明妍觉得现在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周天宇基本上都要被列入到安城几大工厂黑名单的程度上了,那么与其非要找关系的把他留下来,还真不如找人挑个好点儿的地方让他去下乡的好。

    毕竟在被这么多厂子拒招之后,难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赵二此人还算小事不成气候,目前他的种种做法大家心里也都有数,算是明着跟自家结仇了。

    而且他不过就是写写举报信的本事,多的也没别的了,到不至于让人有多担心。

    但就怕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会借着这赵二的由头,再闹出些其他别的事情出来,尤其是再牵扯到宁荣臻两口子的身上,或是拉扯出周老他们就不好了。

    所以,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也为了周天宇自己和家里所有人好,古明妍便找到了周天宇,委婉的跟他说了说自己的看法,并告诉他下乡也不一定全是不好的,家里完全可以通过帮他找关系把他放到一些相对富裕的地方,能让他少受点儿苦。

    而且家里人也不是就此就不管他了,别的不说,就光是古明妍自己的家当积攒,补贴他一个在外支援农村建设的知青也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宁荣臻自是明白周天宇的顾虑的,这一点周晓淳不认可都不行。

    只不过作为亲姑姑的她,还是更想要把孩子留在身边的,于是她又一次的强调了希望周天宇能留在家里,他们两口子养得起他的说法。

    说起这个,周天宇心下也自是感动的。

    他想起了明妍妹妹在跟他说他去下乡会是个更好的选择的时候,也保证了会每月把她的小金库给他寄过去,保证他在农村也不会挨饿受冻没饭吃的时候了。

    他又何尝不明白家里人对他的真心呢,只不过说到底他到底是个外人,还是个身份上有瑕疵的外人,他不能也更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事儿而牵连这家里的任何人。

    于是,周天宇张口道:“姑姑啊,不是我不愿意在家里让您和我姑父养着我,可这不是政策放在这里吗。

    我要是没找到工作还不下乡,肯定会有赵二那样的人找事儿的,像是厂里那么多子女都必须下乡的人家,他们能看得惯我在家里吃闲饭吗?

    那到时候我还是得去下乡,说不得还得再背上个不好的档案记录呢。

    而且那样被人抓到后再去下乡的话,也就没办法自己运作要去的地方了。

    但如果是我自己主动决定的,加上你们能帮着帮帮忙找找人啥的,说不定还真的能像妍妍说的那样,给我安排到南方去,像是粤省那样地方,听说是气候好,产出丰饶的,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了是不是。”

    “妍妍说的?

    这里头还有妍妍什么事儿啊?”

    被侄子轻而易举地说下乡的话题听的有些难过的周晓淳,在听到外甥女儿在这事儿上还有说法呢,便感到很奇怪的问到。

    其实早在古明妍找周天宇聊关于下乡的事儿之前,周天宇便已经做好了要下乡的决定了。

    所以在听古明妍跟他说了她的想法之后,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难过,或是有被抛弃放弃了的感觉,毕竟他知道明妍这么说,都是为了他和大家都好做出的考量。

    跟这个小妹妹的一番谈话,也是让他受益很多。

    比如她提出的提前活动关系能让他去到南方比较富裕的地方,日子不至于过得太苦的话。

    以及叫他时刻关注着部队上的招兵信息,可能的话,在当地以知青的身份参军入伍也不失为一条上升的通路。

    关于参军这一点,倒还真的对周天宇有所启发。

    目前他身份上的一些漏洞除了有人跟自己作对特意指出的原因之外,也确实是他本身经不起讲究才导致了目前为难的状况的。

    但是如果他真的下乡了,以后便是落户到当地成为知青,档案上也会明白的记录这一点的。

    到那时,若是真的有幸能被部队选上,那么在政审的一关,这个知青的身份也算是他的一个保障了,没准儿这转着弯儿的,还真能让他进到部队里也不一定呢。

    周天宇之前因着自己的身份问题是没敢想过从政从军这些事儿的。

    但是那天在他跟明妍聊过之后,他便开始觉得若是他真的能够进部队,即使之前要当知青,受再多的苦他也是愿意的。

    毕竟他周天宇是有仇人在的,在他心里,他亲妈,那个后来靠着他爷奶倒霉而得以升官的江红进,再加上如今的这个赵二,都是他想有朝一日能从他们身上为自己和家人讨回公道的对象。

    所以即便他现在能够被招工留在安城,那么多年之后他也顶多就是个小小的工人,能不能对付得了赵二还难说呢,就更不要提远在京都,手里还有权的孙芳江红进这些人了。

    所以,周天宇觉得,去当知青,给自己的身份添这样的一层保证也不错。

    起码之后在他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权力的时候,不会因为身份上瑕疵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

    当然了,他心里的这些渴望获得权力从而为自己报仇的想法是不可能跟周晓淳说的。

    他的所有家人,包括爷奶父亲在内,都只希望他能够平安的长大,过好自己的生活便好,而从不会要求他有一天能够为他们报仇,这一切目前都只是他自己无法宣之于口的执念罢了。

    而对于跟周天宇说出那样一番话的古明妍来说,她也不是空口无凭的给他幻想的。

    她也是考虑到了现在的时间和现实情况,在结合目前周天宇明显已经在安城待不下去的情况下,能够为他想出的最好的前程了。

    南方毕竟比较繁荣,尤其是在运动结束,改革开放开始以后。

    若是周天宇去了那里下乡,凭借着他的头脑,就算是当了几年知青后没法儿考上大学了,他也能在那样开放的环境中,很容易的给自己找到发家的路子。

    再不然,古明妍前世也看到过一些知青入伍的人的回忆录,他们也都是下乡之后在当地以知青的身份被招兵的。

    所以古明妍觉得这对于周天宇来说,也可能是他能更进一步的一个机会。

    总之,无论是他以后考大学也好,还是在南方受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着去创业了也罢,亦或是在运动还没结束前就有幸参军入伍也好,这所有的可能对于周天宇来说,都比现在非要让他待在安城来的要强。

    至于当知青会吃苦这些,古明妍觉得男孩子的话锻炼锻炼也没什么的。

    而且他去了那边,家里人肯定也能补贴他,就像现在他的爸爸周晓军在蒙省一样,舅妈周晓淳他们也是按月会寄东西过去,帮着他减轻一些生活负担的。

    这之后再添一个周天宇,对于家里来说也算不得多么为难。

    周天宇也是明白古明妍的一片好心的,当下他就跟周晓淳解释了明妍给她提供的种种可能性。

    而宁荣臻两口子在听了之后,难免也觉得外甥女儿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

    对于周天宇来说,这下乡的选择未尝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既然孩子自己都已经想通了,那么他们大人现在能做的,也就是想办法给他尽量安排个好点儿的地方了。

    周天宇毕业后就下乡的事情决定了之后,全家人就都动了起来。

    尤其是古建国,他去过南方,比较了解那边的情况,知道哪里的条件比较好。

    加上他还认识知青办的一位领导,所以很快的,就把经过全家一致商讨决定后,要把周天宇下乡的地方定到粤省广市周边的一个生产队的事情给办了下来,下乡的时间就定在六月中旬。

    距离周天宇下乡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全家都在帮着他准备行李,收拾吃食衣服和日用品这些。

    而周天宇自己也在给远在蒙省的父亲去了一封说明自己情况的亲笔信后,又跟着古明妍去了一趟古家村,跟周老林老他们交代了一声。

    尽管二老有再多的不舍,但他们也明白在他们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孙子如今做出这样的选择已经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二人只含泪的反复叮嘱周天宇要注意身体,吃饱穿暖的,接着就挥泪放他回家了。

    虽是无可奈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选择,周天宇身边的家人们虽不大高兴,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的。

    只是跟他一直一起念书,还即将一起毕业的宁致远,那段时间里,在每每看到周天宇的时候,多少会有点愧疚和不好意思的感觉。

    虽然周天宇被迫选择下乡不是他的错,但对于跟自己年纪相仿,而且还比自己优秀的表弟,在他都能进入理想的单位顺利留城的时候,却只能看着表弟去下乡,对此他还是感到挺不公平和些许抱歉的。

    尽管大家都说这不是最坏的结果,但宁致远向来心软,看着从没受过身体上苦痛的表弟,他就心疼他将要去农村干农活吃苦。

    宁荣薇是不大清楚这下乡的决定是周天宇自己做出的事实的,所以她之前还有些担心,怕这孩子会不会怨怪家里的这些家长没有为了他的前程尽全力找关系托人等等。

    还是后来古明妍给家里人都解释了过后,宁荣薇这才对周天宇这么为家里人着想的心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

    再是不舍,再是心疼,该走的人终究还是要走的。

    到了周天宇下乡的这天,天气晴好,没有早期知青下乡光荣的吹喇叭唱歌的送别仪式,只有在火车站家人之间的依依惜别。

    周天宇跟宁古两家的所有人道别,最后还摸了摸受到气氛感染,已经哭得不成样子的古明妍的头,笑着淡声对她说了句:“妍妍,哥哥要走了,你不要忘了哥哥,我还会回来的,要记得常给我写信”后,收到了古明妍的点头回复后,便拿起厚重的行李,头也不回的上了火车。

    这天,古家送走了周天宇这个半路来到家里的小哥哥。

    他是古明妍最忠实的晨练伙伴,送给过她他亲手编的兔子礼物,分担了家里的好些家务,也常常与她这个小妹妹聊天谈心,他就跟家人一样,是她亲哥哥般的存在。

    而今天这一别,再相见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即便有书信可以往来,但到底是无法填补一个与大家密切生活在一起的人突然不在的缺失感的。

    那天从火车站送别回来后,不说周晓淳这个做人亲姑姑的了,就是家里的其他人,上到白敬龄,下到古明万古明岁两个最小的孩子,都有种深深的失落感。

    那是与亲人生离带来的悲伤,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轻易恢复的了的。

    他们只希望那个挺拔的少年在离家后能够一切安好,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了。

    1973年六月,周天宇下乡,告别了他生活了六年多的安城。

    同年七月,从安城纺织总厂子弟高中毕业的宁致远,成为了二炮单位的一名学徒工,每个月拿22.5元的工资。

    九月,刚过了自己十岁生日的古明妍告别了小学时光,正式升入子弟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白色的棉布圆领半袖,外面罩上一件浅黄色的羊绒薄衫,下身一条简单的黑色条绒长裤,配着搭扣的褐色皮鞋,古明妍一身新衣,精神饱满的走出了家门。

    出门坐上古建国的自行车后座,旁边的古明新和双胞胎三人推着另一辆自行车,一行五人一起朝着安城纺织总厂附属中学的方向前进着。

    今天是1973年的九月一号,刚过了自己十岁生日不久的古明妍,将要在今天告别她这一世的小学时光,跟着古明中、古明国两个双胞胎哥哥一起,正式成为一名中学生。

    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的古明妍,今早拒绝了宁荣薇让她扎两个羊角辫儿去上学的提议。

    她将自己才修剪过的,刚刚及肩的一头黑亮的秀发,用一段浅色的长条绸布绑成了一个简单的马尾辫儿。

    所有的头发都被利落的扎了起来,露出了她那张精致的小脸,整个人都显得特别地有精神。

    不光是发型做出了改变,古明妍的穿衣风格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跟原来不太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