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明妈番外:孩儿他爸与我

    明妈番外:孩儿他爸与我

    不知是谁说的,唠叨是个遗传病。

    我不知道老头子跟女儿是如何看待他们口中的“我的唠叨”的,但是我其实是个很一般的女人,心态也一般,从不争不抢,说话多点也自认为是忠言逆耳。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很久,采用了做笔记、找实例等多种方法,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一、老头子生性话少,言简意赅,跟他生活如此郁闷,我需要多点话自我消遣。

    二、结婚前我还挺腼腆,就连结婚后的那十年也是,我总被拘束在小女人的框架里,可后来我看透了,觉得生活就是一闭眼、一睁眼的事。

    所以,人一看开,思想意识也解放了,嘴上把门的也下岗了,总之就逐渐成了“快嘴大娘”了。

    三、没有个当娘的不唠叨的,都是被小孩子折腾出来的。

    每天不嘱咐几句心里就没了底,这也是我没法控制的事。

    四、老头子越来越不像话了,结婚前几年还帮我做家务,有时候做顿饭、洗个碗啥的,周末还知道洗衣服、扫地,还有他自己的内裤,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说工作太忙了——好像就是当他从单纯的任课老师升职为主任那天起吧,我心疼他太辛苦就主动把家务拿了过来。

    这一拿不要紧,竟拿了二十多年!你说我能没点怨言么?

    五、我整天面对繁重的家务活,除了看看电视、看看书也没别的消遣,一整天也没人陪我说句话,他父女俩回了家就张嘴要吃的,还不如街边的要饭的,连句“谢谢,您真是个大好人”也不会说,欠改革教育!而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说的就是我!

    说回正题,这一年来,我的唠叨病已经好多了,不是我吃药了,也不是我喝静心了,而是我加入了网络文学圈。

    在一大堆小萝莉、小正太写文的原创大潮中,我寻寻觅觅就想找个看事成熟点的,通透点的文,能喝着大麦茶读上一天的文,能陶冶我中年妇女内心郁闷的文。

    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我终于找到了“孩儿他爸”!

    说起“孩儿他爸”,就要说说他的处女作《唾沫星子伴我行》。

    这文写的真是好啊,贼能突显一个中年男性的脆弱心灵跟文化底蕴,一看就是有内涵的老爷们儿!尤其是他时不时的在“作者有话说”中抱怨的一两句肺腑之言,令我心中大为触动。

    为了他的一篇好文,我坚持每天上网,并将上网与我三餐、大小便一样加入必备的日常活动中去。

    我从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霸王,到开始学着怎么留言、发送,再到后来学会怎么打2分,我发现网文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在这个环境里作者发泄,读者也发泄,你发泄来,我也发泄,全世界都发泄了,全世界都和谐了!

    我整日沉浸于“孩儿他爸”的文字中,可渐渐的发现了不对劲了。

    一开始看故事我还能说生活中的事大同小异,谁家不吃饭喝水撒尿啊?

    每家的故事也都差不多,逃不开当妈的唠叨,当爸的操心,姑嫂、婆媳冲突,谁亲、谁疏一类的。

    可要说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话,这巧合也太多了吧?

    多到就连台词也一样?

    记得老头子丢了户口本那会儿,我当时别提多气了!你说说让你干点什么成?

    除了教书,你就会教书,一点生活常识都丧失了!

    “老娘给你脸了吧,你不知道社会上什么越来越多,什么越来越少啊!”

    我记得当时我是这么问的。

    “什么?”

    老头子一呆。

    “小偷越来越多,二百五越来越多,像你这样的受害者越来越多!警惕心越来越少,实心眼的越来越少,像你这样缺心少肺的越来越少!”

    我说完以后,老头子又愣了。

    他回了我一句:“那到底是像我这样的受害者越来越多,还是像我这样缺心少肺的越来越少?

    我总不能两个都占着吧?”

    我也一愣,顿觉他的逻辑数十年如一日,调理分析、遇事反应度毫不减退,甚至对我的长篇大论依旧可以瞬间噎回来,实乃文才。

    就因为这个故事令我很深刻,于是当我在“孩儿他爸”最新更新的章节里读到一摸一样的剧情时,我傻眼了。

    老头子常说我不爱动脑子,可是须知道那不是我不爱动,而是没到用脑的时候,不能资源浪费。

    所以,一旦我动起脑来,一定比任何都爱动脑的人还爱动脑。

    就好比现在,我立刻联想到了老头子。

    据我分析,如果“孩儿他爸”不是老头子,也肯定是老头子认识的人。

    可就在我要找证据证明的时候,“孩儿他爸”自己招认了。

    死老头子,死老东西你真活腻歪了吧!

    他为了点击率、留言率的直线上升,为了争那个劳什子月榜,竟把我俩的那档子事公布了!

    你的老脸不要,我还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