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四章 冲突

    大家都十分惊奇,张鸿鸣的态度太坚决了,竟然第一时间一口否定了。这根本不是他的性格,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太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他还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别人的意见的。

    张鸿鸣为什么反对这件事呢?

    虽然人死后火化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很多老人依旧是不愿意火化的,因为从他们思想深处就根本接受不了这种方式。中国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如果人的肉身都烧没了,就剩一堆骨灰了,入土怎么会安呢?所以有些老人在去世前会给子女提不火化这个要求。作为子女,只要条件允许,很多时候也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这个要求。

    在这里,丧葬还是土葬与火葬相结合的方式。逝者火化后,骨灰几乎不会存放在骨灰堂中,而依旧是按照老的风俗,买好棺木,将骨灰放入棺木中,然后再土葬。这样,也就给不走火化程序直接土葬留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再加上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只要村里能够瞒报,没有村民举报,也没有人追究。

    村里如果有人过世没有火化的,会是让别人很羡慕的,认为这是一种福气,儿女也会被赞为孝顺。同时,也代表这家人有后台,有门路,关系很硬,也算是一种荣耀和炫耀的资本了。

    杨光荣就是这个心态,但是他更多的是表达对王玉秋的一种愧疚之情,她这样意外地走了,也想给她一个安慰,更是给家人一个心理安慰。

    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

    张鸿鸣的反对让全家人感到很意外,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

    张鸿鸣的这个态度令杨光荣也很生气,他说:“这事你反对也没用,就这么办了,我已经决定了。村干部那里我也打好招呼了,他们也同意。”杨光荣语气决绝,这牛脾气又上来了。

    张鸿鸣沉思了一会儿,向杨光荣跟前挪了挪,郑重地解释说:“爸,我也理解你的想法。我妈这一辈子都是受苦受累的,也没有享到福,她以这种方式走了,我们心里都很难受,你肯定比我们更难受。如果不火化,让我妈完完整整地去,咱们的心里会有些安慰。

    但是,爸你想过没有,家里人中,只有你和我见过事故现场,如果这事故不是这么惨,我妈尸身完整,我不反对。可是尸体已经残破不全了,运回到家里怎么办?她的寿衣怎么穿?这些你考虑过没有?从我心底里讲,我不忍心再看到那个场面,我也没有胆量再面对那个场面。

    当然,我们可以考虑到尸体美容,但是,那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消费,以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是否能够承受?

    再有,你忍心让杨月他们姐儿三个看到这个场面?她们还能够经受这样的刺激?如果不看到我妈这惨状,她们心里还好受些。如果看到了,这是不是在剜她们的心?恐怕她们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个情景,一辈子都会有阴影。

    爸,你好好考虑考虑,火化既是对我妈的尊重,让她干干净净地走,也是对咱们家人的安慰。我的话就这么多了,反正那个场面我实在是没办法面对了,不知谁能面对?大家掂量着办吧。”

    张鸿鸣的解释字字入心,说得也入情入理,既考虑到了客观因素,也考虑到了情感需求。

    众人原来真没有考虑这么多,杨光荣提出这个要求时,他们还是比较赞同的。但是现在,他们从心底里也都倾向于火葬了。现在就看杨光荣是什么态度了。

    听完张鸿鸣的话,杨光荣脑海中不禁又出现了事故现场的情景。这个刺激是他难以承受的,顿时胸部更加沉闷,头脑发晕,脸色也更加不好看了。他紧闭着眼睛,呼吸沉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杨月低声说:“爸,你也别生气,鸿鸣说得也有一定道理。我们也真的不想看到我妈是那个样子。你再考虑考虑,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火化,我们再多出些钱,美容也可以。”

    杨光荣没有反应,依旧在闭眼深思。

    杨艳说:“爸,我看就按鸿鸣说的这么办吧,让我妈干干净净地去,她也肯定愿意这样。还整什么容,整容妈也活不过来,面子上好看的东西有什么用。”

    众人都看着杨光荣,等着他的最终决定。

    杨光荣内心也激烈地斗争着。他也确实认为张鸿鸣说的有道理,但是自己已经决定的事情,突然被推翻了,他一时还转不过这弯来。美容倒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现在本来就经济拮据,如果再增加一笔费用,也是给子女们增加负担了,更主要的是,这个除了心理上有些许安慰,没有任何更多的作用。再有,正如张鸿鸣所说,杨光荣也确实无法再面对那个惨烈的场面了,他的精神已经受不了那样的刺激了。

    考虑了老半天,他终于睁开眼,说:“唉!好吧,就火化吧!”

    看到杨光荣同意了,大家的心都放下了。万一他这牛脾气上来,众人还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