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入土

    杨月无意中发现,监控录像中一辆车的车轮上有一大块斑痕,张鸿鸣推断,这极有可能是血迹!

    有了这个推断,张鸿鸣不禁倒吸了一口气,一只手攥拳头捶在自己腿上,心道,终于又出现了。

    他的这个举动把杨月吓了一跳。她倏地坐正了,疑惑地看着张鸿鸣,说:“你这是怎么了?这么奇怪。”

    张鸿鸣盯着这车轮上的暗痕,原来看这段监控画面时,自己总觉的哪里不对劲儿,经杨月这一提醒,这才明白奇怪之处就是这个地方。他凝视着这片暗痕,既感到揪心恐怖,也包含着兴奋,终于又发现这辆车了!

    张鸿鸣不忍心直接告诉杨月这个就是血痕,而是对她说:“没事。你去把杨猛大哥和姐夫们叫过来,就说我有事与他们商量。”

    杨月的疑惑还没有解决,但还是迅速去找他们了。不一会儿,几个人就齐聚到屋子里。

    邱虎疑惑地问:“咋的了,又有啥新线索了?”

    张鸿鸣没有直接回答,招呼众人一起看电脑中的图像,说:“你们过来看这个图片。我白天就觉得这车有点不对劲儿,刚才在看录像的时候,杨月发现这辆车有一个疑点,咱们一起来看看,共同分析一下。”

    说完,他指着这辆车的后轮的斑痕,继续说:“你们看这里,这个痕迹是什么?为什么这车轮有一部分是深色的?”

    众人都凝神看着图像,思考着各种可能性,一时也不能下结论。

    邱虎说:“我看像是水,是不是路上有水,车轮被溅湿了吧。”

    没有人应声,虽然觉得也是水,但如果真的是水,与这案件实在是没什么关系,张鸿鸣也没有必要召集大家来研究了。

    过了一会儿,周士元猜测着说:“难道是血?”

    他这样一说,旁边几个围观的亲友也产生了疑惑,都凑近了一些,更加仔细地看着。可是,这只是一大块不规则的暗痕而已,目前也不能判断是否是血。

    张鸿鸣看着杨猛,他期待杨猛的意见。

    杨猛沉思了一会儿,说:“现在仅看图像,不太好判断。也可能是血,也可能不是血,这都有道理。”这话说得令人失望,包括张鸿鸣。

    杨猛没有被众人的怀疑与失望干扰,接着说:“鸿鸣,我记得你说过,交警勘查现场的结论是,人是被右侧中轮和后轮碾压的,但现在我们看的这个车轮是左侧的后轮。如果交警在勘查上没有错误,这血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吧。”

    杨猛一句话就点在了关键点上,张鸿鸣确实忽略了这个因素。他恍惚记得侯卫红说过,根据现场勘查,应当是车厢右侧前后轮碾压致受害者死亡。如果勘查记录是正确的,这血迹确实不应当出现在左侧的车轮上。

    难道这真的不是血?张鸿鸣也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他猛然又想起了侯卫红说过的一件事,就讲起来给大家听:“大哥说的是有道理,不过,也可能是血迹。侯警官前两天曾说过,发生车祸的瞬间,因为速度较快,变量太多,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事情。他曾经处理过一个案子,一辆奥迪A6和一辆奇瑞小QQ相撞了,按常理肯定是奇瑞QQ司机受到的伤害更大,但结果恰恰相反,奥迪车的司机当场死亡。而奇瑞QQ车主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既然这种情况都能发生,那么血迹在这个车轮上也是有可能的,也许是事故瞬间,血液喷射到这个部位呢?毕竟谁也不能模拟出车祸发生时的真实情景,包括交警,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

    众人都望向杨猛。

    杨猛沉思了一下,点点头,说:“这样分析也有道理。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另外一种情况。这种大型货车,因为载货量大,车轮承受的压力大,长时间行驶轮胎会变热,会增加爆胎的危险。同时,在刹车时,刹车片的温度也会瞬间变高,特别容易使刹车片损坏。为了给轮胎和刹车片降温,一般都会在车厢上安装水箱,并用胶皮管将水引到轮胎上,边开车边洒水,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温度,行车就更安全一些。那么这车轮上的痕迹,是不是用来降温的水淋湿的呢?”

    杨猛说到的这个情况也是众人所忽略的,事实极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现在,确实不能确定这车轮上的暗痕到底是什么。

    张鸿鸣沉默不语,眼睛盯着图像。他虽然认为杨猛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也相信自己的感觉。

    他仔细观察着这辆车,不一会儿,就发现了问题。他指着车轮说:“你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个痕迹。如果是降温洒水,那么整个车轮都应该是湿的,为甚么这个车轮只是这一小片地方湿了呢?”

    确实,这“湿痕”仅占车轮的五分之一左右。

    “再有,这是一辆四轴车,前面三个轴上的车轮都没有洒水的痕迹,唯独这最后一个车轮上有,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这一个车轮需要降温?我认为当时这辆车根本就没有洒水降温。”

    两个人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是证据凿凿。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也许只有等待新的证据出现了。

    但是,不论如何,这辆车确实有它的奇怪之处,众人对这辆车的怀疑,也是越来越深了。